Fosnot 建構主義四個基本原則、Von Glassersfeld 急進建構觀點、社會建構教 學。解釋知識的建構方式,學者必須去建構他們自己的意義;最後與傳統教學的 學習方式做區分比較。接下來針對建構教學的要領與實施技巧作一個說明,並藉 由建構教學案例 「植物的根莖葉」教學如何運用以上技巧做說明。 二 建構教學之理論與基礎: 建構主義並非是一家之言,也不是一個特定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它是一種知 識的理論 (Bodner , 1986) , 亦是一種認知學習的理論 (Cobb , 1988 ; Von Glasersfeld, 1989),探討如何獲得知識或認識知識的本質。 二.I 心理學基礎-Piaget 皮亞傑的建構論: Von Glassersfeld 從知識進化論的觀點來看建構主義,他認為在認知心理學的 領域中,皮亞傑是建構主義的先鋒。 第一皮亞傑認為所有知識繫乎行動,知道某一物體或事件,是藉同化它到行 動基模中而使用它。且其在認知的適應功能解說時指出,認知總是表現兩個同時 而互補的層面,即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modation)。 第二運思知識的建構。皮亞傑的建構論中,在數學教育中的運思知識也是建 構的產物。其認為所有的新知識都是以抽象化為基本條件的(Paget,1974)而抽 象化又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經驗的;另一類是省思的。經驗的抽象化涉及「觀察 項」 (Observables) , 來源是外在的 ; 省思的抽象化則涉及 「調協項」 (coordination) , 來自外在的。所謂經驗的知識是來自個體行動或運思的結果,而運思的知識則以 行動或運思為對象進行運思的結果,是建構基模的基模。 第三主體的實體建構 。皮亞傑認為最初認知結構是透過簡單的重複而建立的。 成功的重複將伴隨產生的知覺訊息轉為一種「經驗的不變項」(experiential invariants),並將外在化成為獨自存在的客體。 二.II Fosnot(1989)指出建構主義四個基本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知識由過去的建構所組成的。Sigel(1978)提出建構主義是個 人從內心解釋外在的經驗,進而對這些經驗產生深刻的印象。第二個原則是建構 經由「同化」(assimilation)、「調適」(accommodation)得來。我們使用同化 當作一種邏輯的架構從現有知識為基礎與架構,進而建構新的知識與資訊,和使 用調適去解決新舊知識衝突 。 第三原則是指學習為一種發明的有機過程而非累積 的機械過程。她將這個積極行動的學習與傳統被動的學習做比較,去營造一個以 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環境,這種積極行動的學習就是建構主義論點的中心。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