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grade to Pro — share decks privately, control downloads, hide ads and more …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Pwen Lin
July 27, 2022
14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Pwen Lin

July 27, 2022
Tweet

Transcript

  1.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小論文之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臺北市立成淵高中 高三 5 班 林品彣 本報告為小論文由發想至得獎之歷程統整,內含心得、學習過程及小論文

    本文等。創作過程中,我學習到溝通在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也習得解決問 題的能力,並從中肯定自我,展現追尋目標的彈性與熱忱
  2.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1 目 錄 個人總結與反思........................................02 發想..........................................................02 蒐集..........................................................02

    高潮與衝突....................................................02 完成..........................................................03 心得..........................................................04 小論文: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分工...........05 分工表........................................................05 補充..........................................................06 小論文: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正文...........07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小論文寫作比賽 投稿準備...............13 修整與強化....................................................13 與時間賽跑....................................................13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小論文寫作比賽 榮獲優等...............14 得獎心得......................................................14 附件獎狀證明..................................................15 總結..................................................16
  3.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2 個人總結與反思 一、發想 起初,在社會專題探究 II 這堂課程中,我們這組選擇的主題,是關於大稻

    埕的「地理位置分析與轉型」,然而,在製作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彼此對於二 二八事件的強大興趣及對始末的不同見解,於是我們便將地理專題,轉向為關 於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專題研究。 二、蒐集 在訂定為二二八事件相關主題後,我們卻發現無從下手,就從相關歷史文 物館切入而言,因疫情因素,難以執行,而我們更是因主題的制定有所分歧, 如我們的主題究竟是要專注在 228 事件亦或後續發展的白色恐怖。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討論後,我們決定以電影為出發點,但異於近年興起的 電影《返校》探討,我們想要從更早年的電影切入,因時代越近事件的發生, 電影所呈現的資訊就越少但卻越貼切,而我 們循線尋找幾部電影後,發現描述白色恐怖 事件的《超級大國民》,難以以共同片源進 行討論,但很幸運地,我們在 YouTube 網站 找到了《悲情城市》,而他更是近代第一部 描述二二八事件的電影⋯⋯。在確立主題後, 我們也開始觀賞電影、收集資料,並定時進 行 Google Meet 討論。 ▲圖二:《悲情城市》電影片段 故我們的小論文將從《悲情城市》出發,進而探討當時的社會氛圍,及二 二八事件的始末。 ▲圖三:群組討論截圖 ▲圖四:共用文件架構截圖 三、高潮與衝突 在整理過程中,我的分工部分為第三大段「從電影看二二八事件背景」, 其中,也發生了不少微衝突事件,如第三大段的定調,一直在物品象徵, 及台
  4.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3 詞延伸來回不定,因此也發生了很多次完成後再刪除的狀況,為了解決這個問 題,我們也在之後的討論,提出了彼此的看法,發現很多時候衝突是在討論不 全,或方案不完善時所發生,經由討論,最後我們確定以臺詞進行解析。而由 這次的衝突,我學習到應該要在實際完成一件事情之前,應該先將方式及方向 討論清楚,而非在經歷多次挫折後,以不好的口吻與團隊溝通。

    經過定期 Google Meet 討論及共同文件 分工編輯,我們於 6 月 14 日進行了小論文 整合,並以 Google meet 為討論媒介,進行 了長達 7 個小時的討論,由晚上八點討論到 早上三點。現在回憶起來,這也許就是在疫 情下,難得的青春時光吧! ▲圖五:6 月 14 日線上討論截圖 由這次 7 小時的討論,我們完成了整個小論文的整體架構及內容整理,小 論文也算是大致完成且定調。 因這次大範圍整合討論,讓我認知到團隊合作是多麼的重要,也是因這次 團隊的合作,讓繁雜且困難的企劃,在快樂的時光下一一完成。 ▲圖六:群組討論截圖 ▲圖七:6 月 14 日線上討論截圖 四、完成 在 7 月 2 日上午 7:30 ,開始了我們最後一次的 Google Meet 會議,此次 視訊,我們將格式及語言組織從頭至尾再次修改,此會議共歷時 4 小時。 ▲圖八:7 月 1 日線上討論截圖 ▲圖九:共用文件截圖
  5.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4 於此會議,我多少抱著不捨的心情,這是一次讓自己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 難得經驗,正因彼此意見不同卻能互相尊重,再加上順利的討論過程,才能讓 這個報告有所成果。 完成的當下,我只想說一句:「耶!我們完成了!」 五、心得

    韋伯斯特說過一句名言「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 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我想能完成這次的報 告,合作就是我們最大的工具。 首先,經由這次的專題小論文,我透過很不一樣的角度去了解本段歷史, 我相信他不僅僅只是單一事件,而是台灣人共同的悲傷回憶。儘管人們普遍對 於此事件的認知不多,但我覺得,只要還有一小部分的人對於過去懷持懷疑, 或懷抱想更深入的興趣,那這份傷痛便會慢慢癒合。我認為,發生在過去的悲 痛歷史,並不是放著,等著被人遺忘,就等同沒有發生,而是需要一直有人去 記得、去了解,才有他的存在意義,以史為鏡,才能避免同樣的慘劇重蹈覆 轍,也是因為我們了解這段歷史,才更懂得現今所擁有的民主,是何等珍貴。 再來,我想要好好的感謝我的小組團隊,謝謝有志同道合的你們,才能在 討論過程中激盪出很多好點子和火花「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因為有 你們,才能完成這個簡直是天方夜譚的任務。 最後,我知道這個小論文,有諸多可以再改善的地方,但對我而言,這次 的經驗,讓我成長很多,讓我覺得很驕傲。除了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我還 學到了在執行前,應該先將事件的始末還有方法討論清楚,我更學習到,相信 團隊的重要「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我並不確定這 篇小論文是否有機會,成功投稿中學生網站比賽,但還是想先謝謝歷史老師, 因為歷史老師定時的催繳我們,才讓我們更有動力去完成這件事情。 (補充:此部分為參賽前繳交學習歷程之心得,因心境不同而倍感珍惜,故未修改) 最後的最後,我還是想再次感謝我的兩位合作伙伴,謝謝你們陪我度過很 多個瘋狂的晚上,尤其熬夜到三點,這絕對是在疫情之下,最美好的青春回 憶,我也想謝謝我自己,謝謝我自己能把事情堅持到最後,謝謝自己把握住這 個機會,讓自己有所成長。 ▲圖十:7 月 1 日線上討論截圖 ▲圖十一:終於完成了!
  6.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5 小論文: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分工 (此處以學生參賽版本之創作為主,不含指導老師之教學分工) 一、分工表

    主要負責 合作查核與討論 林品彣 (我) ˙ 從電影看二二八事件背景 ˙ 研究結論與建議第二點 ˙ 圖片查找 ˙ 檔案上傳參賽 ˙ 電影觀賞 ˙ 資料收集 ˙ 研究動機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參考文獻 ˙ 格式整理 ˙ 文字修整 蘇琦棻 ˙ 文獻探討 ˙ 從電影看二二八事件經過 ˙ 研究結論與建議第一點 ˙ 圖片排版 廖恩加 ˙ 文獻探討 ˙ 研究結論與建議第三點 ˙ 心得統整 ˙ 圖片查找 二、補充 此分工主要著重於參賽之版本,故與未經老師修改前有所差異。於修改前 之版本,夥伴廖恩加主要負責「電影介紹」及「電影概述」,但參賽時礙於頁 數及排版規定,故刪減後融入「文獻探討」。下頁為其刪去之內容。
  7.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6 一、電影介紹 1989 年發行的《悲情城市》由吳念真、朱天文編劇,侯孝賢執導。參與人 員事後皆成為未來影視界巨擘,主角陳松勇更眾望所歸地拿下當年金馬獎最佳 男主角。除此之外,《悲情城市》乃台灣在

    1987 年宣布解嚴之後,第一部敘述 二二八事件的影視作品,更是首部在歐洲三大影展之中獲得最高榮譽「金獅 獎」的台灣電影。尤因挑戰當時台灣的禁忌話題,引發各界人士的矚目,成為 釋放過去威權體制下人民壓抑情緒的關鍵。 二、電影概述 故事要從九份的林阿祿一家開始說起。林阿祿在當地是有名的流氓,育有 四子:長子文雄經營一家名叫小上海的酒樓,是家裡的支柱;二兒子文森是一 名醫生,多年前被日軍徵調去南洋,便杳無音訊,全家人都認為文森死了,除 了他的妻子始終相信自己的丈夫會平安的回來;三兒子文良曾在上海為日軍翻 譯,回臺後便發瘋了;小兒子文清則是一位聾啞人士,經營著一家照相館,並 和好友寬榮住在一起。 寬榮是一位年輕有為的知識分子,平常就喜歡和朋友們聚在一起討論政治 和國家的未來。一開始他們對於新來的統治者,還保有些許期待,後來卻發現 他們比日本政府還糟糕,因為日本政府,就算是戰爭打得最厲害的時候,米都 還有配給,但國民政府為了滿足軍需後勤,強制將臺灣的米糖運往大陸。一年 之內,米價上漲了 52 倍,又因政府腐敗,公家機關只使用外省人,導致許多的 臺灣人失業。 文良在妻子細心地照顧下康復了,但痊癒後的他,卻從事「印假鈔」和 「走私毒品」等不法活動,並和共事的上海佬起了糾紛,被對方以《檢肅漢奸 罪犯條例》陷害入獄,返家後精神受創,終生瘋癲。 1947 年 2 月 28 日,臺北發生軍警開槍掃射鎮壓群眾的事件,社會上一片 混亂,憤怒的本省人不斷地與外省人發生暴力衝突,就連文清也險些受害。而 後,陳儀發布了廣播要民眾冷靜莫驚慌,他已做好了相關處理。但後來軍隊卻 從基隆登陸,一路打到臺北,四處鎮壓反抗團體,而寬榮因和相關人士有牽 連,差點被抓,之後寬榮成功躲到鄉下,文清卻被逮捕。出獄後的文清,開始 積極地替獄友送血書和遺物,並因此在山上巧遇了寬榮,他表明想要加入寬榮 的反抗組織,卻遭拒絕,因為寬榮知道妹妹寬美喜歡文清,且也希望文清過安 定的生活。 文雄在賭場和之前與文良共事的上海佬起了爭執,被殺死了。文雄葬禮後 不久,文清和寬美結婚。文清一直默默以金錢支持寬榮的組織,後來組織被發 現,文清收到來信,要他們一家人去避難。到了火車站的他們,發現其實也無 處可躲,索性回到照相館,一家三口拍了張合照。三天後,文清被捕,下落不 明,林家僅剩年邁的父親與瘋掉的文良……。
  8.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8 投稿類別: 史地類 篇名: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作者:

    蘇琦棻。臺北市立成淵高中。高三 5 班。 林品彣。臺北市立成淵高中。高三 5 班。 廖恩加。臺北市立成淵高中。高三 5 班。 指導老師: 林暐哲老師 蔡麗卿老師
  9.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3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解嚴之後,臺灣過去經歷政權壓迫所留下的歷史傷痛,逐漸受到世人的重視。 我們一直對二二八相關歷史非常感興趣,偶然的機會下,我們在網路上看到《悲情 城市》這部電影。特別的是,劇中以林家的故事為主軸,描繪出了小人物們的遭遇,

    反而比起直接描述二二八事件,更能夠顯示出在那樣的時代,臺灣人民在威權體制 下所遭遇的不公。 觀賞完電影,我們發現有許多細節,可以深入分析和探討。儘管多數臺灣人都 知道二二八事件,但大部分僅有:「某個查緝私菸失當所引發之衝突事件」的認知, 對事件的始末相當陌生,更別說了解臺灣人在當時「一下子日本人,一下子中國人, 眾人吃,眾人騎,沒人疼」(《悲情城市》。01:14 : 12 )的悲哀,以及明白那時 臺灣司法和人權的黑暗。 因此我們決定以此部電影為發想,深入討論,並從中探討臺灣在國民政府接收 初期,那段臺灣人被迫淡忘的歷史—「二二八事件」。 二、研究目的 (一)透過製作此小論文,對二二八事件始末有更通透地了解。 (二)藉由觀賞《悲情城市》,窺探臺灣當年的情景,感受當時壓抑的氛圍。 (三)分析及歸納《悲情城市》中情節、臺詞、歌謠所代表的意義。 貳、文獻探討 一、《悲情城市》與《凝望‧時代—穿越悲情城市二十年》 《悲情城市》(侯孝賢,1989)之所以意義重大,乃因 製作團隊在經歷二二八事件的當事人還在世時,及時向其考 證、獲得第一手資訊,並詳實記錄了該時期的社會氛圍,同 時象徵著製作團隊對過去威權體制的挑戰。當時,臺灣剛解 嚴,二二八相關資料相當封閉,誠如《凝望‧時代—穿越悲 情城市二十年》(張覲蓓,2011)中編劇吳念真所說:「第 一,傷口把他拉出來看清楚,不要掩蓋,掩蓋起來的話,越 蓋越爛、越爛越多!第二,電影也可以談二二八,二二八就 不神秘了……」,由此可見,製作團隊欲打造第一部敘述二 二八事件的影視作品,實踐揭露時代真相的社會責任。 圖 1 《悲情城市》電影海報
  10.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4 二、其他書籍資料 (一)陳儀廣播的日期 根據《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2006)可知,陳儀第一次廣播時間為 3

    月 1 日下午 5 時、第二次廣播時間為 3 月 2 日下午 3 時、第三次(綏靖前的最後一次)廣播時間為 3 月 6 日晚間 8 時,與電影 所呈現之陳儀在事件中的第一次廣播(2 月 28 日當天),存在時間上的出入,因 此推測此部分的電影情節為製作團隊為交代時間軸而杜撰。 (二)陳儀廣播的內容 根據《台灣史》(李筱峰、林呈蓉,2008),第一次廣播重點大致包括: 「一、立即解除戒嚴令;二、開釋被捕民眾;三、禁止軍警開槍;四、官民共組 處理委員會」,以回應當日早上 10 時「緝菸血案調查委員會」所提出之五項要求。 又整理自《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2006),第二次廣播內容略謂:一、不追究參與民眾;二、被捕民眾由父兄代替 鄰里長具保;三、傷亡者一律治療撫卹;四、處理委員會可增加其他人民代表 (此時「緝菸血案調查委員會」已改組為「二二八事件處裡委員會」)。最後, 《台灣史》(李筱峰、林呈蓉,2008)提到,陳儀於綏靖前最後一次廣播「表示 要『開誠佈公』……特別說了一番『安定人心』的談話……」。藉由以上整理, 我們對事件中的廣播以及兩個委員會與政府的互動有了初步的認識。 (三)為什麼認為陳儀的「和平理性」實際上是「拖延戰術」? 根據《解讀二二八》(李筱峰,1998):「陳儀一再(向蔣渭川)承諾不向 中央求兵來台」、「根據警總參謀長柯遠芬的日記透漏,陳儀早在三月二日及電 請蔣介石主席,派遣整編廿一師的一個加強團來臺灣」;《台灣史》(李筱峰、 林呈蓉,2008):「3 月 5 日,除嘉義一帶之外,各地騷動已逐漸平息,……(南 京中央)卻貿然決定派兵來台。」;《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財團法 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即使陳儀已於 5 日明確獲知中央已下令派兵 來台增援,卻仍不動聲色。……仍表示『絕對沒有這樣的事』……」;《二二八 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更指出,在 陳儀安撫、「承諾」的同時,也暗地裡採行了「分化政策」等許多手段。以上, 我們合理懷疑,陳儀並沒有與臺灣人理性談判的打算,而是藉此機會釣出臺灣有 反抗意識的知識份子,進而一網打盡。 叁、研究方法
  11.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5 肆、研究分析與結果 一、從電影看二二八事件背景 在《悲情城市》的前半段,導演花了大量的篇幅著墨,日本投降到二二八事件 爆發的這段時間,臺灣人對於臺灣島孤立飄搖的無奈,以及被當權政府恣意打壓、 不公對待的悲憤情懷。

    下文將分成兩個階段,分別以政治、經濟、人民層面為主軸,並利用電影片段 深入探討其背景,分析導致二二八事件爆發的潛在因子。 (一)第一階段 西元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昭和天皇玉音放送,結束日本對臺灣長達五十一 年的殖民統治,而後蔣介石於西元 1945 年 10 月 25 日代表同盟國接收臺灣。此階 段將分析蔣介石正式接收臺灣前的歷史背景。 1. 政治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臺灣脫離日本統治五 十一年,林文雄在八斗子的女人,生下一子取名林光明。」(《悲情城市》。 03 : 36 ) 因為兒子出生時正巧送電,所以文雄將其取名為林光明。林光明的出生 象徵著當時臺灣人所期待的光明未來,同時也代表日本戰敗後臺灣的新生。 「頭痛……,肚子痛……,你哪裡痛啊 ?」診所裡,外省老師正教著醫生、護 士標準的上海話。(《悲情城市》。14 : 56 ) 在正式接收前夕,可看出人民已有被順利接收的心理準備。 「保正,你怎麼那麼荒唐,太陽應該在上面,你掛下面,你會被槍斃,被抓 去關,保正伯緊張了,馬上廣播叫大家改。」(《悲情城市》。19 : 43 ) 國旗掛反,可看出臺灣人對國民政府的陌生,而保正緊張的態度,亦可 看出國民政府的強勢作風。 2. 經濟 「日本時代我們最苦的時候,空襲最厲害的時候,米還有配給。」(《悲情 城市》。39 : 30 ) 此處連結第二階段國民政府正式接受臺灣之後。可看出於戰亂衝擊的日 治後期,人民的生計尚可維持,但國民政府接收後,人民卻連最基本的溫飽 都出現了困難。
  12.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6 3. 人民 「二哥三哥出征前的寫真留念。至今未返,上海來的消息,有人見過三哥, 二哥在呂宋島,無音訊。」(《悲情城市》。09 :

    48 ) 此處可見日治末期的動盪年代,臺灣有許多家庭因戰爭而支離破碎。 「前日,日僑遣送處來通知,最近會有撤離的船到基隆,叫我們不要離家遠 行。」(《悲情城市》。13 : 57 ) 電影中的靜子即是來臺第二代日本人,在臺灣生長的她,即將返回陌生 的家鄉。由此可知,在臺灣島上,不僅是臺灣人民,其他族群也面臨著政權 轉移的無歸屬感。 「自己人說真心話,像陳儀那種土匪也被祖國重用,對國民政府我看也沒什 麼好奢望了。」(《悲情城市》。20 : 50 ) 此句可知部分臺灣人已感受到政府的腐敗,且預見未來生活將產生負向 改變。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了無盡的 寶藏, 流浪⋯⋯,整日在關內,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愛的故 鄉,哪年⋯⋯?才能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悲情城市》。22 : 10 ) 《流亡三部曲》本為東北戰士因戰爭流亡、思念家鄉的歌曲,出於臺灣 人之口更顯現出回歸祖國的強烈憧憬,以及對國民政府接收後對美好未來的 盼望。 總結第一階段。就政治、經濟、人民層面而言,可看出大多數臺灣人對新政 府大致抱持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不安、矛盾之情。 (二)第二階段 西元 1945 年 10 月 25 日,蔣介石代表同盟國接收臺灣。而後,於西元 1947 年 2 月 27 日,臺北查緝私菸引發二二八事件,陳儀宣布戒嚴。此階段將分析自蔣介 石正式接收臺灣到二二八事件正式爆發期間的歷史背景。 圖 2、圖 3 寬榮與好友一面抱怨政府,一面悲壯地唱著《流亡三部曲》。
  13.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7 1. 政治 「煙是沒那麼重要,米才是重要,你沒聽說上海現在米糖都管制,好值錢, 這些大官不只是煙帶進來,米糖也不管我們有沒有得吃,全部都搜刮,兩邊 賺。」(《悲情城市》。30

    : 10 ) 米、糖是生活必需品,當中國正值國共內戰,臺灣的米與糖大量被運往 中國補給,使臺灣人民生計面臨極大困難。此處亦可看出國民政府的貪婪及 對臺灣人民的棄之不顧。 「我有一個朋友在法院工作,阿山院長一來接收以後,臺灣人通通趕走,自 己的老婆,舅子,外甥都叫來,現在整個法院變成他們家開的。」 (《悲情 城市》。40 : 42 ) 法院淪為官員們的家庭事業,是多麼荒唐之事。當審理不公、伸張正義 的最高殿堂,變成權力的爭奪及猜忌,人民的正義還有何處可伸張? 2. 經濟 「陳儀來多久?還不到一年,米漲五十二倍,我們的薪水漲多少,有漲一分 半毛嗎?」(《悲情城市》。39 : 37 ) 此處可見,接收初期因國共內戰之故,政府強制將米、糖運往大陸補給, 導致通貨膨脹嚴重,而人民的薪水無法負擔,維持生計成為奢望。 「依我看,真正的問題是失業問題,內地接手之後,許多臺灣人原來的工作 都沒了,這些人裡頭,有許多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情緒平復不了,工作又 沒有出路,將來我看遲早要鬧大亂。」(《悲情城市》。40 : 08 ) 此句呼應第一階段之經濟的第一項:民間基本生計維持艱難。反映出國 民政府遷臺,爭奪臺人工作,使臺人工作機會驟減,亦表達臺灣知識分子的 悲憤之情。 3. 人民 「那天基隆警察打死一個賣煙的,你有沒有聽說?」「有啊,有聽說,還聽 說場面很激動。」「是啊,聽說整個街道很激昂。」 (《悲情城市》。38 : 26 ) 由此大膽猜測,因查緝私煙而產生衝突,是當時社會上普遍的現象,故 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緝煙血案」並非特例。 「像你這種人,受過日本政府的奴化的,換掉。又不會說唐山話。」「奴化, 他媽的奴化,奴化是我們自己要的啊,我們就那麼賤?當初也是清朝把我們 賣掉的,馬關條約有誰問過我們臺灣人願不願意?」(《悲情城市》。40 : 59 )
  14.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8 此句寫出臺灣人在歷史的汪洋中飄盪,及對未來毫無選擇權的悲哀。透 露出當時臺灣人悲憤委屈的心聲,也是在面臨物價高漲、臺人失業及不公對 待後,代表全體人民的哀嚎,並從中看出臺人對於改變現況無能為力。 「總歸一句話,國民政府的做法要是還不變,抗戰雖然打贏,老百姓還要痛 苦很久。」(《悲情城市》。41

    : 25 ) 此句顯現老百姓在國民政府統治下的悲哀,以及國民政府的做法與政策, 已讓老百姓感到失望。 「德國蘿蕾萊傳說:萊茵河畔的美麗女妖,坐在岩石上唱歌,梳著她的金髮, 船伕們,迷醉在他的歌聲中,而撞上岩礁,舟覆人亡……。」(《悲情城 市》。43 : 37 ) 傳說中的蘿蕾萊,象徵原本讓人民期待的國民政府,而靠近她的漁夫就 是臺灣人民,不斷地受騙、失落。 總結第二階段。就政治、經濟、人民層面而言,有不少臺灣人反應國民政府 接收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反映出民間充斥著不滿,也可見,當初所懷抱的憧 憬已消失地無影無蹤。多個電影片段中,皆預示了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已是無可 避免的反抗。 經由此兩階段的分析,可看出臺灣人心境的轉變,從一開始的期待到失望再到 反抗。證實二二八事件的爆發,並非一夕之間,而是日積月累,由對未來期待落空 和失望交織而成。 二、從電影看二二八事件經過(日期皆以三位數表示) 根據整理,我們首先將「電影中二二八事件的初步處理」,以陳儀的三次廣播 為主線,並分析其時機、政府應對手段及民間實際狀況之關聯。 (一)「電影中的第一次廣播」228 「臺灣同胞,臺北市在前一天晚上,二十七日夜裡,因查緝私菸誤傷了人民。這件 事,我已經處置了,緝私煙誤傷人命的人,我已經交法院嚴格訊辦,處以適當的刑 罰。一個被打傷的女人,傷勢並不重,但我已經為她治療,並且給以安慰的錢……」 (《悲情城市》。01 :25 : 10 ) 電影中的二二八事件在此正式展開,透過廣播得知,一開始陳儀是採取「和平 理性」的手段,安撫尚不清楚事件來由、無強烈反抗意識的民眾。 事實上,此次廣播並不存在,陳儀在事件中的第一次廣播時間為 301 下午 5 時, 在電影中被省略。現實中的第一次廣播我們將在下段說明。 根據資料記載,當時在中國的蔣介石曾打電報問陳儀:臺灣真的沒有問題嗎? 陳儀表示沒問題,因此中央部隊便前往東北剿共了。所以陳儀實際上也是沒有足夠 的軍力採行武力鎮壓的。
  15.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9 雖說要走「和平理性」路線,然而在 228 當天午後,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 場示威請願,卻遭憲兵於看臺用機關槍掃射,此舉使臺北市民暴怒,開始集體罷工、 罷市、罷課。下午

    2 時,市民佔領臺灣廣播電臺(今日的二二八紀念公園)向全島 廣播事件原委,臺北區也於同一時間宣布戒嚴。 且因省籍衝突引發的暴動愈演愈烈,本省人外省人相殺。電影中,金瓜石礦工 醫院半夜依然燈火通明,不斷有傷患被送進來,隱晦地呈現了民間的動盪與不安。 電影中陳儀廣播後,寬榮與文清告知寬美他們要去臺北找林老師,寬美雖然覺 得危險,還是讓他們去了。由此可知,雖有省籍衝突,但目前主要受威脅者仍是外 省人(當時只要是著中山服的人一出門就會被打,可見,由民間而言,仍以本省人 的氣勢占上風)。雖然下午臺北市民已對全臺廣播,但較偏僻的地方仍是不知情的, 甚至較遠的主要市鎮也是到 301 消息才正式蔓延。一方面,反映了寬容和文清還不 知道臺北真實的情形,另一方面,此時臺灣年輕人依然懷有改變的抱負,勇氣未被 扼殺。完全沒有預料到情勢將在幾天後大轉變。 (二)「電影中的第二次廣播」302 下午 3 時 「臺灣同胞,關於這次事件的處置,我昨天已經廣播過,你們都應該聽到,明白我 的意思,我現在是為了安定人心,迅速恢復秩序,做更寬大的措施,特別宣布幾點 處置辦法。一、凡是參加這次事件之人民,政府念其由於衝動,缺乏理智,准予從 寬,一律不加追究。二、因參與這次事情,已經被陷阱拘捕之人員,准予釋放,均 送憲兵團部,由其父兄或家族領回,不必由鄰里長保釋,以免手續麻煩。此次傷亡 的人,不論公教人員與人民,不分本省人或外省人,傷者給以治療,死者優予撫卹。 四、這次事件如何善後,特別設立委員會,這個委員會除政府人員參政員、省參議 員等外,並參加各界人民的代表,以便可容納多數人民的意見。」 (《悲情城市》。 01 :28 : 25 ) 此為電影中第二次廣播,也是現實中陳儀的第二次廣播,發表廣播的同時,由 「緝煙調查委員會」改組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在中山堂召開第一次會議。 當時,許多有志之士,如廖進平、蔣渭川、王添灯等人,也乘勢推行政治改革。 圖 4、圖 5 陳儀廣播以及民眾包圍菸酒專賣局實照
  16.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10 而廣播中所指「昨天的廣播」,即是 301 下午 5 時。陳儀的第一次廣播,重點在

    於回應 228 下午成立之「緝煙調查委員會」於 301 上午 10 時開會時提出的五項要求 (1、立即解除戒嚴令;2、被捕之市民應即開釋;3、下令不准軍、憲、警開槍;4、 官民共同組織處理委員會;5、要求陳儀長官對民眾廣播)(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 念基金會,2006),臺北區也於當日晚上 12 時解除戒嚴(集會遊行仍然禁止)。 (三)「電影中的第三次廣播」310 「臺灣同胞,昨天我宣布臨時戒嚴,我此刻以十二萬分誠意,告訴最大多數的善良 百姓,我的宣布戒嚴,完全是為了保護你們,你們千萬不要聽信奸人的謠言,有點 疑惑,有點恐慌,對於守法的百姓,絕不稍加傷害,你們千萬放心。我之所以宣布 戒嚴,完全是為了對付絕少數的亂黨叛徒,他們一天不消滅,善良的同胞,一天不 得安寧。」(《悲情城市》。01 :30: 58 ) 廣播結束,寬美來到文清家,文清告訴寬美:「寬榮平安,囑我先回,林老師 每日至公會堂開會,臺北死很多人,民心惶惶。」(《悲情城市》。02 :38 : 32 ) 並 回憶,當時與寬榮到臺北時,寬榮先下車觀察,被臺北打打殺殺的景象震懾,而獨 自留在車上的文清被用日文問起:「你是哪裡人?」時,答不出來,差點被打,還 好寬榮及時趕回,解救文清。明顯看出幾天前的臺北街頭已經大亂,非常危險,而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尚盡力解決動亂、爭取臺人權利。 隨後,寬榮負重傷回到文清家,並說:「林先生失蹤了,處理委員會的人都被 抓走,陳儀調兵,一路抓,一路殺。」(《悲情城市》。01 :36 : 52 ) 事實上,約於 304、305 時臺灣動亂除嘉義一帶已大致平息,陳儀卻於 304 打電報向南京請兵來臺, 中央也在隔日允諾派兵,且於 308 傍晚貿然登臺,無預警地武力鎮壓。由寬榮的說 詞可知,「二二八處理委員會」此時已淪陷。廣播中所指之臨時戒嚴,推測應為 309 下午 6 時頒布的臺北基隆戒嚴令,在此推測,本次廣播時間為 310 早上。廣播後,寬 美來訪,下午得知寬榮逃回金瓜石的消息,便再次到文清家,帶受傷的哥哥回家。 電影中,寬榮在臺北的期間,家裡一直有憲兵、警察打擾,寬榮的父親覺得不妥, 便叫寬榮到山上躲起來。可見自從 21 師登陸後,全臺更是愈發緊張。 三次廣播中,可以看出陳儀皆極力安撫人民。而電影中的三次廣播僅占片幅不 到七分鐘,呈現了調兵前的「和平理性」應對。不過在 304 打電報向蔣介石求救調 圖 6、圖 7 文清遭問「你是哪裡人?」被疑為外省人,寬榮被台北打殺景象震懾。
  17.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11 兵後,21 師於 308 傍晚從基隆、高雄登陸,陳儀便開始一面應付,一面展開「綏靖」 行動,正式以武力鎮壓全臺,並有計畫地掃蕩臺灣本土菁英。由此可見,其實事件

    爆發初期的「和平理性」手段,說穿了只是陳儀的「拖延戰術」罷了。以下為電影 中「綏靖」的呈現。 「綏靖」308~516 接著,文清也被抓了,文清的父親說:「連耳聾都抓,這世間還有天理嗎?」 (《悲情城市》。01 :40 : 14 ) 這似乎體現了當時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所說:「寧 可枉殺九十九個人,只要殺死一個真正的暴徒就可以了。」事實上,這種手法也引 發民眾私怨公報的陷害心態。 文清出獄後,積極地替獄中的友人送遺書給家屬,其中有一封相當激動人心, 文清將藏在領帶中的遺書拿出,信上寫著:「你們要尊嚴的活,父親無罪。」 (《悲情城市》。01 :49 : 16 ) 。這是全片最為震撼之處,知識分子死前留下的血書, 必須以最精煉、最直白的方式表達,已經沒有迂迴的餘地。預見政府會在死後汙名 化自己,身為時代的悲哀、民主之路的犧牲者,最後的文字將是對孩子不捨的叮嚀 以及對政府深沉的控訴。 後來,文清又為了傳達一段遺言而前往寬榮所在的山上,將這段話轉述給犧牲 者的哥哥:「生離祖國,死歸祖國,死生天命,無想無念。」(《悲情城市》。 01 :59 : 28 ) 更是深刻表達了對祖國的失望與看破。 文清巧遇寬榮後,本想加入寬榮的組織,但寬榮告訴他,他必須回去照顧寬美。 即便有一天會犧牲,寬榮仍願意身負使命,替死去友人延續未完的志願。有人為理 想努力冒險,也要有人承著悲痛與記憶低調地活下去。 文清回去轉達寬美:「寬榮已結婚,在山裡,恕不能說出地方。他交代不要告 訴家人,當我已死,我人已屬於祖國美麗的將來。」(《悲情城市》。02 :00 : 33 ) 可見寬榮已有為前景犧牲的覺悟。而在寬榮身上,映著當時大多數知識份子的影子, 有理想、有抱負,並為了保護家人,極力與心愛的人撇清關係。寬美說過,她其實 很期待哥哥派人來拿錢,反映出當時期盼家人平安地活著是多麼奢侈的事。 圖 8、圖 9 文清為已故獄友送血書,上頭寫著:「你們要尊嚴的活,父親無罪。」
  18.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12 伍、研究結論與建議 歸納本次小論文製作結果,我們將由以下三點說明。 第一點:「電影與史實有所出入」。首先,我們發現電影中因劇情所需而杜撰的 橋段,如陳儀在 228

    當天的廣播,現實中並不存在,而是劇組欲透過本次廣播,告知 觀眾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以及為陳儀爾後的廣播留下伏筆。再者,在查閱資料之前, 我們並不知道臺灣在白色恐怖期間所發布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之前, 還有一次陳儀自 行發布的戒嚴,此類較不為人知的史實。最後,我們釐清所有細節發生的確切日期, 包含陳儀宣布臺北戒嚴後,被要求解嚴,又再次戒嚴的時間、日期及原因,與每次二 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提出的要求,其所對應之時機及臺灣當時之景況。 第二點:「二二八事件並非由一次民眾暴動所造成,而是經年累月的必然結果。」 本結論可由上文幾點歸納得知,此以第二階段的三點作為代表:(1)基隆發生的緝煙 毆民案;(2)為支援國共內戰,運臺物資入中,臺米價漲五十二倍;(3)外省族群 來臺後大量擠壓臺人工作機會,導致失業潮。經由上述分析可知,於國民政府正式接 收臺灣初期,無論於政治、經濟、人民層面,民間皆已不堪負荷國民政府的政策,及 高壓的統治手段。因此我們推測出,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是在長久累積的民怨下,所促 成的必然結果。 第三點:「觀賞電影協助我們更容易理解二二八事件。」在電影中運用了很多象 徵性手法或是物件,延伸了許多我們原先並不知道的細節及典故,如上文所述,德國 蘿蕾萊傳說與流浪三部曲等等。此外,我們藉由電影欣賞,感同身受大時代的壓抑氛 圍。如果說文獻資料或不義遺址能讓我們理解事情的真相,那麼電影便能使我們將自 己投射於當時的大環境下。又因《悲情城市》選材是當代平凡的小人物,因此我們貼 近的不只是二二八事件本身,更多的是那個時代下,臺灣人民的共同遭遇。因此,由 這些文獻資料無法完善表達出的情感細節,透過電影媒介的描摹,而顯得彌足珍貴。 綜上所述,我們藉由此次製作小論文的機會,查閱諸多相關資料,因而更深入了 解二二八事件,以及挖掘在課堂裡沒有機會接觸到的歷史細節。 陸、參考文獻 一、電影片源 (一)侯孝賢(1989)。《悲情城市》。學者有限公司。 二、書籍資料 (一)李筱峰(1998)。《解讀二二八》。玉山社。 (二)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 告》。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三)李筱峰、林呈蓉(2008)。《台灣史》。華麗圖書。 (四)張覲蓓(2011)。《凝望‧時代—穿越悲情城市二十年》。田園城市。
  19.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13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小論文寫作比賽 投稿準備 一、修整與強化 在確定參加中學生小論文的比賽後,我們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除了原 先的林暐哲老師,我們也邀請到任課歷史教師蔡麗卿進行指導。

    首先,最大的問題是頁數。在最原始的作業版本中,此小論文達 11 頁, 但為符合中學生 10 頁為限的規定,我們開始了難以決擇的取捨之路。於課餘 時間,我們再次進行了文字刪減,所幸,在資料來源的排版重整後,小論文 勉強達到 10 頁標準。 再來,近繳交期限之時,我們因未注意新版參賽規則有所改變,我們又面 臨一場全新挑戰。為符合內容順序標準,我們新增了文獻探討及其它書籍資 料,卻也犧牲了廖恩加同學的電影介紹與概述,在大家的討論及努力下,蘇琦 棻同學將上述刪減部分融入新增檻位,也算有一個好的結尾! 最後,是圖片的新增挑戰。在指導老師的建議下,為增加小論文的豐富 度,我們又有了新的工程,我和恩加開始詳盡的查找並確認資料來源,其中也 認識到了何謂值得信任的網站,並交由琦棻排上版面,最終由我進行微調,並 進行第一次的參賽上傳。 綜上來說,雖然從完成到參賽的過程新增了很多從未想過的挑戰,但每一 次都讓我們期待且興奮,除了精進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這趟旅程充滿了 不同的色彩! 二、與時間賽跑 直到最後上傳完成以前,我們都在和時間賽跑。 首次上傳是上述提到的增加圖片,第二次為更改規則後又再度精簡,第三 次則是截止日當天我們在圖書館上傳的最新版本,此版 本又由指導老師再度微調。一共上傳了三次,心臟也坐 了三次的雲霄飛車。 最後一次上傳,也就是第三次,我們三人擠在圖書 館資訊區的座位上盯著同一個電腦,同時也有好幾組人 馬在圖書館準備上傳,我們趕在上傳截止的前兩節課, 運用體育課時間將檔案上傳完畢,過程中有點當的網路 也造成了我們能否成功參賽的不可預期性,所幸,在體 育課結束打鐘的剎那,我們上傳成功了!接下來,只剩 下等待一個美好的結果。 ▲圖十二:群組討論截圖
  20. 從電影《悲情城市》看二二八事件 / 學習歷程與成果紀錄 / 14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小論文寫作比賽 榮獲優等 一、得獎心得 原來努力得到回報是這樣一件幸福的事! 我們在

    2021.11.30 得知此篇小論文榮獲優等,即使 3 個月過去了,現在回 想起來,嘴角還是會不自覺地上揚。當我們一得知此消息,便迫不急待的和指 導老師分享喜悅,不僅僅是為感謝老師的指導,也是想為這段回憶和彼此的努 力鼓鼓掌。 喜悅過後迎來的是驕傲,驕傲過後來臨的卻是空虛。說來有點奇妙,在開 心過後,卻發現得獎的自己其實還是一無所知,知道的越多,知道的好像就越 少,有點繞口,卻實實在在是我當下的心情,因為越深入,就越發現自己的不 足,就像畫樹狀圖一樣,大大的點變得多而密,一切細節都被放的好大好大。 未來,希望自己能持續探索這一段歷史,不管是從史料的角度還是從人文 的角度,無論如何都不要停止探究,有了開頭就要有完善的結尾。歷史不是過 去,而是一直在重演的未來,從一戰、二戰到烏俄戰爭,從越南到阿富汗,從 紅色高棉到白色恐怖。唯有不斷探查,尋找導線,才能終止輪回。 原來努力得到回報是這樣一件幸福的事。即使被愉快圍繞,也期盼未來的 自己不要忘記持續前行。 ▲圖十三:群組討論截圖 ▲圖十四:校內得獎名單截圖 Congrat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