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grade to Pro — share decks privately, control downloads, hide ads and more …

議題包_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yanyiyi
August 18, 2021
18

 議題包_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2_議題包_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yanyiyi

August 18, 2021
Tweet

Transcript

  1.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1 - #環境海洋! 關於國家文化記憶庫議題包 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是一個走入日常生活

    , 尋找臺灣故事及原生 文化的行動,透過汲取源自不同世代、族群的多元價值,一起挖掘地方,收集充 滿溫度的故事,同時以數位科技導入創新,以打造文化銀行為目標,建構具備豐 富創作素材的文化記憶網站,展示多采多姿的臺灣印象,逐步累積並開放彰顯臺 灣特色的文化內容,紮根歷史,開展未來。 不僅只是記憶的保存,國家文化記憶庫更希望能夠透過教育推廣,讓文化 記憶重新回到土地,帶領臺灣的下一代看見家鄉、看見自己的特色。爰此,國家 文化記憶庫結合 108 新課綱綱領提出之 19 項重點議題,以國家文化記憶庫作為 議題探索的資料庫,從當代議題切入教育思維,擇選議題方向整理成議題包,系 統性將記憶庫素材轉譯整理成教學應用教材,成為教師在教案設計上的知識夥伴, 透過議題融入課程的方式,協助教師以議題為核心,深度轉化成具備跨領域、跨 環境之教案,翻轉教學與適性學習等多元學習模式,增添課程內容深度與厚度, 積累以在地文化知識為主體的教案內容,持續為臺灣文化教育扎根。
  2.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2 - #環境海洋! 目錄 一、

    前言 ----------------------------------------------------------------------------------------------------- - 6 - 二、 議題架構 ----------------------------------------------------------------------------------------------- - 7 - 三、 議題內容與探討 -------------------------------------------------------------------------------------- - 8 - (一) 認識藻礁 ------------------------------------------------------------------------------------------- - 8 - (二) 生物多樣性─藻礁生態學習廊道 ------------------------------------------------------------- - 19 - (三) 環教場域 ------------------------------------------------------------------------------------------ - 27 - (四) 社區總體營造 ------------------------------------------------------------------------------------ - 30 - 四、 參考資料 ---------------------------------------------------------------------------------------------- - 41 - (一) 圖片/影片來源 --------------------------------------------------------------------------------- - 41 - (二) 延伸閱讀 ------------------------------------------------------------------------------------------ - 42 - (三) 實地參訪場域 ------------------------------------------------------------------------------------ - 42 -
  3.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3 - #環境海洋! 圖目錄 圖

    1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議題架構 ............................................................. - 7 - 圖 2 紫紅色殼狀珊瑚藻是桃園藻礁造礁主力 ......................................... - 9 - 圖 3 大潭藻礁會造礁的殼狀珊瑚藻與強勢物種兇猛酋婦蟹 ................ - 9 - 圖 4 世界現生藻礁分布 ............................................................................- 10 - 圖 5 聯合報臺灣藻礁示意圖 .................................................................... - 11 - 圖 6 桃園西海岸藻礁分布區域─沙崙、許厝港濕地、樹林草漯、白 玉、大潭、觀新 ................................................................................- 12 - 圖 7 沙崙海岸的礫石下方皆是藻礁 ......................................................- 12 - 圖 8 許厝港藻礁圳頭段 ............................................................................- 13 - 圖 9 許厝港藻礁潮音段 ............................................................................- 14 - 圖 10 草漯藻礁屬於沙質地,藻礁被埋在沙底下 ...............................- 14 - 圖 11 2007 年中油公司對觀音區保生里海岸開膛剖肚 .......................- 15 - 圖 12 觀音白玉里藻礁 ..............................................................................- 15 - 圖 13 大潭里的居民與藻礁 ......................................................................- 17 - 圖 14 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 .........................................- 17 - 圖 15 正在成長造礁的藻礁 .....................................................................- 19 - 圖 16 大潭藻礁正在造礁的殼狀珊瑚藻 .................................................- 19 - 圖 17 大潭藻礁的夕陽下,準備夜探藻礁 ............................................- 20 - 圖 18 專家學者在大潭藻礁以定量方框估計藻礁覆蓋率與生態調查 - 20 - 圖 19 在大潭藻礁發現的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 ................- 21 - 圖 20 裸胸鯙 ...............................................................................................- 21 - 圖 21 兇猛酋婦蟹.......................................................................................- 22 - 圖 22「瀕危」物種—紅肉Y髻鮫 ..........................................................- 22 - 圖 23 國際知名海洋保育團體Mission Blue 指定大潭藻礁為 Hope Spot- 23 - 圖 24 國家地理雜誌推薦應完整保留大潭藻礁.....................................- 24 - 圖 25 觀塘工業港突堤效應對藻礁的影響 ............................................- 25 - 圖 26 大潭藻礁區域常見的一小部分生物 .............................................- 27 - 圖 27 因潮汐與天候不同,大潭藻礁呈現藍色的夕陽 1 ....................- 28 - 圖 28 因潮汐與天候不同,大潭藻礁呈現暈黃的夕陽 2 ....................- 28 - 圖 29 2012 年第一次舉辦藻礁健行 .....................................................- 29 - 圖 30 之後陸續有許多團體加入響應,在海邊演出環境行動劇 .......- 29 -
  4.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4 - #環境海洋! 圖 31

    藻礁生態美學知識架構圖..............................................................- 31 - 圖 32 成立探索大潭訪調營工作坊 .........................................................- 33 - 圖 33 工作坊夥伴拜訪居民 ......................................................................- 33 - 圖 34 親近藻礁,認識與了解藻礁的生態美學.....................................- 34 - 圖 35 臺客文化協會以詩歌吟誦劇演出「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 ...- 34 - 圖 36 桃園在地許多學校自發性參與守護藻礁行動 ............................- 35 - 圖 37 客家電視臺在大潭活動中心錄製村民大會,討論藻礁議題 ...- 35 - 圖 38 居民提供牆面,讓學校團體與民間藝術家彩繪珍愛藻礁牆面 1 ... - 35 - 圖 39 居民提供牆面,讓學校團體與民間藝術家彩繪珍愛藻礁牆面 2 .. - 36 - 圖 40 千人健行活動,參與的民眾自發性淨灘撿垃圾 1 ....................- 36 - 圖 41 千人健行活動,參與的民眾自發性淨灘撿垃圾 2 ....................- 36 - 圖 42 許多歌手無酬參與健行活動,希望能為藻礁唱起一片天 .......- 37 - 圖 43〈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書籍〉1 ....................................................- 37 - 圖 44〈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書籍〉2 ....................................................- 37 - 圖 45 藻礁文創品─手機擦拭布貼 ...........................................................- 38 - 圖 46 藻礁文創品─紙杯墊 .......................................................................- 38 - 圖 47 藻礁文創品─藻礁桌遊 2 ...............................................................- 40 - 圖 48 藻礁文創品─藻礁桌遊/命運機會 .................................................- 40 -
  5.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5 - #環境海洋! 表目錄 表

    1 藻礁議題延伸思考一 ........................................................................- 18 - 表 2 藻礁議題延伸思考二 ........................................................................- 26 - 表 3 藻礁議題延伸思考三 ........................................................................- 38 - 表 4 藻礁桌遊延伸教案~~如果……你是…… ......................................- 39 - 表 5 圖片/資料來源表 ...............................................................................- 41 - 表 6 實地參訪場域表 ..............................................................................- 42 -
  6.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6 - #環境海洋! 一、 前言

    「環境」 對於我們這一代而言是什麼意思?而破壞環境的背後 , 是意味著 「強 迫性」 的經濟發展還是環境被放逐?身為島國子民的我們,將成為什麼樣的角色 來看待環境開發與守護環境的衝突? 臺灣是一座緊鄰亞洲大陸的島嶼,地域跨在琉球群島與菲律賓島嶼之間,也 同時兼具熱帶與亞熱帶兩種氣候 ,是歷經過五次冰河時期與二次板塊大擠壓而浮 現出的島嶼。正因為如此,臺灣擁有許多特殊典型的地質與生物多樣性,從山林 到海邊的地方,於是就形成了豐富的物種鏈、生物聚落等,而藻礁這塊面積遼闊 的生態系,歷經 7,600 年生成,在桃園西海岸北起大園許厝港,南至新屋永安, 全長綿延 27 公里,成為了海洋生物最重要的育嬰房。 透過此次有關藻礁的議題,從自身做起,從教育著手,認識環境,以及人類 面對環境危機時,我們能怎麼做?過去人類為了生存做了許多環境開發,之後對 大自然過度掠取的現象不斷發生,全世界皆是如此,生態環境逐漸成為被犧牲的 俎上肉。所以環境教育、綠色生活與永續發展,就必須回到最根本,就從人與人、 人與土地的對話開始。
  7.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8 - #環境海洋! 三、 議題內容與探討

    以 「藻礁學」 為主題架構,延伸出藻礁生態美學,從認識藻礁到生物多樣性, 進而發展出環教場域,同時運用社區總體營造,回到人文地景產為出發點,探討 人與人、人與土地的情感串連,在環境永續的議題中,人,該怎麼看待大自然, 在人類發展史上,這之間的平衡點又該如何取得?發想出一連串的深思與倡議。 過去對於大潭藻礁的研究並不多 , 經過這起開發案近幾年才開始有越來越多 學者投入研究,也在周邊發現了非常多的特殊保育物種與新物種。除了發現了一 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外,也發現瀕危動物紅肉ㄚ髻鮫在此作為育幼場, 以及僅剩 60-70 隻的臺灣白海豚的蹤跡,還有許多更多樣的生物。 藻類專家劉少倫教授在此周邊也發現了 24 種可造礁的藻類 , 其中更有 19 種 是世界新種,而且還有好幾種是世界新屬。而整個桃園藻礁區就發現 14 科 52 種 蟹類,其中在大潭 G2 區就發現了 34 種,蟹類專家劉烘昌博士曾表示:「大潭 藻礁海岸的蟹類豐富度遠遠高於墾丁國家公園潮間帶」 。更有研究證據證明此區 域在過去有許多魚類群聚,而藻礁與珊瑚礁相比,因為是植物造礁,更有固碳的 功能,卻因為近年的開發案而導致生態被破壞。 (一) 認識藻礁 1. 什麼是藻礁?與珊瑚礁有什麼不同呢? 兩種礁體都是生物造礁,最大的差別在於珊瑚礁是 【動物】 造礁, 而藻礁是【植物】造礁。一般人對珊瑚礁比較熟悉,像澳洲大堡礁、臺 灣墾丁、蘭嶼等地,成長在水質清澈的海域,所形成的多孔隙環境是 海中生物很好的棲息地,生態豐富,適合浮潛,故有【海中熱帶雨林】 之稱。 相對於珊瑚礁,以植物造礁的【藻礁】 ,也屬海岸多孔隙環境,同 樣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因為在水質佳,水溫高的地方搶不過動 物造礁,卻能在較惡劣的環境裡自成一片藻礁,但造礁過程緩慢,以 桃園海岸造礁主體的【無節珊瑚藻】為例,20 年還成長不到 1 公分, 是更稀有特別。
  8.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9 - #環境海洋! 圖 2

    紫紅色殼狀珊瑚藻是桃園藻礁造礁主力 《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桃園在地聯盟編著,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圖 3 大潭藻礁會造礁的殼狀珊瑚藻與強勢物種兇猛酋婦蟹 《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桃園在地聯盟編著,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2. 世界上其他海域的藻礁 全世界的海域中,以植物建造成大型的生物礁並不常見,現生的 藻礁可見於加勒比海 、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小島向海面 、 加拿大東部 、 英國、挪威之間的寒冷淺海域、地中海、澳洲西部極度高鹽分的潟湖 內,多為極端地帶,各具特色。無論分布面積或累積厚度,都遠低於
  9.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10 - #環境海洋! 珊瑚礁的量,有些表面是現生珊瑚藻,但內部可能是早期珊瑚碎屑或 其他物質組成。目前對於珊瑚礁過渡至藻礁的環境變化尚在研究中。

    圖 4 世界現生藻礁分布 《珍愛‧臺灣藻礁》/劉靜榆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3. 臺灣的藻礁分布 臺灣除了桃園外,也有面積大小不一的藻礁分布,地質及成因不 同,規模沒有桃園的範圍大而集中。大面積的藻礁海岸,主要分布在 北海岸富貴角以西延伸至桃園;北海岸的礁體目前造礁生物以珊瑚藻 略佔優勢。 桃園這塊藻礁新大陸,是藻類造礁成分超過 50%的生態系,有許 多學者陸續投入研究中,棲息於藻礁的生物仍有許多未知,然由於經 過長年的累積,發育過程是臺灣西部海岸變遷的證據,藻類專家劉少 倫教授在此周邊也發現了 24 種可造礁的藻類,蟹類專家劉烘昌博士表 示:「大潭藻礁海岸的蟹類豐富度遠遠高於墾丁國家公園潮間帶」。
  10.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11 - #環境海洋! 圖 5

    聯合報臺灣藻礁示意圖 【珍愛桃園藻礁】網站:http://algalreef.weebly.com/l,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11.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12 - #環境海洋! 4. 桃園的藻礁分布

    桃園藻礁北起大園區竹圍漁港,南至新屋區永安漁港,綿長約 27 公里。 圖 6 桃園西海岸藻礁分布區域─沙崙、許厝港濕地、樹林草漯、白玉、大潭、觀新 繪製:潘忠政整理,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1) 沙崙藻礁 圖 7 沙崙海岸的礫石下方皆是藻礁 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12.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13 - #環境海洋! 在沙崙里海岸,表面為礫石灘,但淺層的礫石下即為藻礁和珊瑚 礁交錯生長,

    西元 2015 年中油沙崙油庫為了檢修海纜管線,打樁挖 採破壞藻礁,目前正斥資 500 萬元做海岸復育補償措施。 (2) 許厝港濕地藻礁 位於大園區的圳頭村與內海村,在許厝港濕地內,以候鳥盛況著 稱。根據臺大戴昌鳳教授團隊研究資料顯示,此處礁體為桃園海岸厚 度最高者,約 6.35 公尺,礁體上面滿布野生石蚵(牡蠣)。此區因沿 線工廠排放廢水,生態較差,但短槳蟹、寄居蟹、蚵岩螺等仍屬常見 的生物。 圖 8 許厝港藻礁圳頭段 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3) 潮音藻礁 位於大園區北港里海岸,西元 2009 年戴昌鳳等人命名為「潮音石 灰岩藻礁」 ,礁體露出高度在 0.7 公尺以下,礁體上遍生野石蚵,可能 是附近有砂石場,所排放的黃色汙泥散佈於沿岸,生態亦不佳,但偶 而可以找到短槳蟹、蚵岩螺等。 戴昌鳳老師與王士偉老師的研究表示,「潮音石灰岩」在臺灣地 質研究史上是新的名詞。因為新,所以除了在地質的研究圈,一般人
  13.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14 - #環境海洋! 很少有機會會去知道這樣的地質結構。但是這卻也是桃園藻礁與其他 海域生物礁不同之處。

    圖 9 許厝港藻礁潮音段 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4) 樹林草漯藻礁 包含觀音區的保障、草漯、樹林、富林四里海岸,沙丘特別發達 的區域,淤沙將藻礁掩埋,須待退至低潮線附近才能看見礁體露出, 由於受到污染原故,生態狀況很差,若環境改善,生態仍有可為。 本區大堀溪口北岸,在西元 2014 年亞東石化公司為了擴廠需求興 建臨時碼頭,開挖藻礁亞東石化被要求以 5 年 500 萬元進行海岸監測 復育計畫。 圖 10 草漯藻礁屬於沙質地,藻礁被埋在沙底下 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14.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15 - #環境海洋! 圖 11

    2007 年中油公司對觀音區保生里海岸開膛剖肚 攝影:劉靜榆,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5) 白玉藻礁 位於觀音白玉里,約 2.5 公里長海岸。 大堀溪南岸礫石下方是礁體,最高約露出 30~40 公分高,生態以 貝類為多,也可看到短槳蟹、平背蜞,西元 2016 年初曾發現絨螯蟹。 往南方的高潮線為沙灘,可見零碎藻礁礁體,是當年的白玉港遺跡。 中潮位到低潮觸即可見到完整的藻礁群,約 80 公分的礁體露出, 生態相當豐富,各種藻類、甲殼類、軟體類、棘皮動物、鳥類都為數不 少,也是藻礁生態夜觀的好去處。 圖 12 觀音白玉里藻礁 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15.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16 - #環境海洋! (6) 大潭藻礁

    包含觀音里、大潭里。海岸線以大潭里為主,但本區有占地 116 公 頃的大潭天然氣電廠和 230 公頃的觀塘工業區,海岸從北到南分別有 觀塘基地、臨時碼頭、出水口導流堤、入水口導流堤等四大突堤,除 了突堤本身的建設把藻礁活埋之外,鄰近海域也被突堤效應的淤砂掩 埋縱深約 300 公尺;但大潮時的退潮海岸仍可發現約 200 公尺寬的藻 礁外露,還是具有相當迷人的景觀,生態也相當好(受不明淤泥影響, 有些礁體的多孔隙環境也逐漸被填塞中)。 此處藻礁群是西元 1998 年公視柯金源記者與臺大戴昌鳳教授,最 早來鑑定並確認桃園海岸這些礁體是以植物造礁為主的藻礁群。公視 並有一段空拍影片,證實此處的藻礁群是全臺最壯麗的藻礁群。(影片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IknB0KYDbw) 但觀塘工業區被中油選定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用地,一旦開 發,整個大潭海岸完全被填海造陸成為水泥基地。數千年生成的藻礁 將從此不見天日。 海岸線以大潭里為主,也就是目前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用地, 西元 2021 年公投成案的大潭藻礁,是目前生態最好、生物多樣性最密 集的區域,也是夜觀的最佳去處,許多珍貴的物種也是在此區域發現 的。 大潭里的藻礁是桃園海岸最凸出的一塊,多孔隙礁體是生物繁衍 棲息的最佳場域,每年海潮侵襲,藻礁也成為了最天然的削波塊。
  16.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17 - #環境海洋! 圖 13

    大潭里的居民與藻礁 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7) 觀新藻礁 範圍跨越兩區,北邊是觀音區的保生里,南邊是新屋區的永興里, 全長 4.3 公里,西元 2007 年中油開挖保生里的藻礁,遭特生中心劉靜 榆博士揭發,引動了第一波的搶救藻礁熱潮。西元 2014 年劃設為「桃 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有著生態豐富的藻礁群。 圖 14 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 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17.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18 - #環境海洋! 表 1

    藻礁議題延伸思考一 Q1 因為臺灣的地質特殊關係,造就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藻礁群,且集中在 桃園西岸綿延 27 公里,藻礁,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Q2 藻礁從被發現、被認識到被命名,至多 20 多年的歷程,但從地質探測 發現,藻礁已有 7600 年的歷史,在諸多論述、生態學、人文史學都還 在研究進行中,目前我們該怎麼看待藻礁的位置? 是一堆石頭還是一個生態系? Q3 藻礁橫跨桃園三大行政區域,以里來命名區分,共有七個區域,何以只 有觀新藻礁 4 公里在 2014 年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而不是更高層級的 自然保留區(延伸閱讀/維基百科)?其他六大區域的藻礁呢? Q4 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在 2016 年新修正,照理說對藻礁決對是利 多,當看見希望時,但為何藻礁仍舊面臨危機,尤其大潭藻礁持續遭挖 掘? (延伸閱讀/文資法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50695.html
  18.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19 - #環境海洋! (二) 生物多樣性─藻礁生態學習廊道

    1. 地質篇 桃園藻礁早期地層是珊瑚礁成分比藻礁成分多,約自 4500 年前開 始,因為環境改變(可能因為沙丘增長,海岸水質不再那麼清澈,加 上小冰河期的影響造成溫度降低),逐漸不適合珊瑚礁成長,於是轉 為藻礁的成分比珊瑚礁成分高,成為標準的藻礁地形與生態系。 (1) 礫石上的珊瑚藻與碳酸鈣遺跡 礫石上紫紅色斑塊是會造礁的「殼狀珊瑚藻」,白色斑塊則是碳 酸鈣遺跡,也就是礁體成分。 圖 15 正在成長造礁的藻礁 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會造礁的「殼狀珊瑚藻」 。 圖 16 大潭藻礁正在造礁的殼狀珊瑚藻 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19.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20 - #環境海洋! 造礁歷程 :

    珊瑚藻著生成長→死亡→留下碳酸鈣遺跡→再著生成長 →再死亡→再留下碳酸鈣遺跡,年復一年,如此反覆層層堆疊造礁。 2. 生態篇 在地球生存了 7600 年的藻礁,綿延桃園西海岸 27 公里,是大自 然給予生物最佳的育嬰房,我們以學習的心態,一起來認識藻礁的生 態及生物多樣性。 長期在當地海岸調查的學者們表示,在南桃園藻礁的五條淡水溪 流發現毛蟹和字紋弓蟹兩主種洄游性物種,顯示這裡仍存有生物遷徙 的廊道,已發現 460 種以上的生物。 生態調查要透過白天與夜間觀察,長期蹲點搜集資料。 圖 17 大潭藻礁的夕陽下,準備夜探藻礁 《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 / 桃園在地聯盟編著,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圖 18 專家學者在大潭藻礁以定量方框估計藻礁覆蓋率與生態調查 《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 / 桃園在地聯盟編著,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20.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21 - #環境海洋! (1) 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

    圖 19 在大潭藻礁發現的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 攝影:陳昭倫,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西元 2017 年 6 月中研院生物多樣中心陳昭倫研究員,經過 DNA 比對,確認大潭藻礁發現一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在連續 的調查中發現超過 70 個群體,西元 2019 年 1 月還發現面積約 1 平方 公尺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島,上面住著超過 4 萬個一級保育類動物的個 體。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惠真老師團隊,西元 2017 在大潭 藻礁的調查估計:體長 50cm 以上的裸胸鯙不下 1200 隻,兇猛酋婦蟹 超過 58 萬隻。 圖 20 裸胸鯙 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21.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22 - #環境海洋! 圖 21

    兇猛酋婦蟹 攝影:葉斯桂,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西元 2018 年學者團隊再度發現大潭藻礁是國際 IUCN「瀕危」物 種—紅肉Y髻鮫的育幼場。 圖 22「瀕危」物種—紅肉Y髻鮫 【珍愛桃園藻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algalreefs/ ,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3. 呼籲篇 藻礁多孔隙的環境是海洋生物的棲地,他們的幼生可在孔隙裡躲 避天敵 , 又有豐富的藻類為食, 這裡無異是大型魚類的最佳 「育嬰房」 ; 而長成的大魚游到附近海域成為漁場,早期桃園的兩個漁港「竹圍漁 港」和「永安漁港」就是因此而漁獲豐碩。呼籲保留桃園藻礁就是搶 救我們的漁業資源,國際知名海洋保育團體「Mission Blue」及世界地
  22.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23 - #環境海洋! 理雜誌也呼籲保留這片大自然給予的大潭藻礁,切莫傷害這片美麗的 海岸。

    圖 23 國際知名海洋保育團體Mission Blue 指定大潭藻礁為 Hope Spot (全球希望熱點) 【Mission Blue】網站:https://mission-blue.org/2019/03/,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23.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24 - #環境海洋! 圖 24

    國家地理雜誌推薦應完整保留大潭藻礁 【國家地理雜誌】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atgeomedia,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24.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25 - #環境海洋! 4. 創傷篇

    (1) 大潭藻礁面臨的危機 圖 25 觀塘工業港突堤效應對藻礁的影響 繪製:潘忠政,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Ÿ 工程開發:海岸工程的開挖、填海造陸,是不可逆的最嚴重傷害。 Ÿ 漂沙:自然流動的沙埋有助於藻礁的成長,但突堤效應造成淤沙, 則會大面積覆蓋多孔隙環境,讓生物失去家園。 Ÿ 工業汙染:桃園沿海工業區登記的廠商有上萬家,環保單位稽查人 員表示,未登記的廠商比登記的廠家還多,而偷排、汙染排放法令 跟不上現今的環境需求,造成藻礁生態被剿滅。 (2) 藻礁歷年重大創傷 Ÿ 西元 2001 年觀塘工業區開工,開挖 13 公頃的基地和簡易碼頭。 Ÿ 西元 2005 臺電大潭電廠工程的出入水口導流堤,觀塘兩個突堤施 做,活埋藻礁。 Ÿ 西元 2007 中油埋天然氣管線,開挖保生藻礁 1 公頃多。 Ÿ 西元 2014 亞東石化施作簡易碼頭,開挖白玉藻礁破壞約 1 公頃。 Ÿ 西元 2015 中油沙崙油庫修繕海底管線,輔助工程釘樁鑿挖開挖藻 礁。 Ÿ 西元 2019 中油天然起接收站施作棧橋工程,藻礁被鑿挖打樁,附近 是柴山多杯孔珊瑚熱點,死傷無法預測。
  25.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26 - #環境海洋! Ÿ 西元

    2020 中油工作船斷纜擱淺,刮剷藻礁面積高達 0.58 公頃,柴 山多杯孔珊瑚死傷無數。 Ÿ 中油三接工程開始施放大型沉箱,截至 西元 2020 年 8 月 30 日止已施放 16 個,工程完成將施放 303 個,加上船隻航道需 求也將剷挖藻礁,破壞面積估計超過 300 公頃。 表 2 藻礁議題延伸思考二 Q1. 2017 年中研院生物多樣中心陳昭倫研究員,發現「一級保育類動 物—柴山多杯孔珊瑚」,經過 DNA 比對,確認無誤,即便如 此,施工單位仍舊沒有停工,臺灣的法源出了什麼問題? Q2.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往後退,就不會影響藻礁生態嗎? Q3. 臺灣到底缺不缺電?大潭海域是西海案風向最不佳的場域,尤其 是每年東北季風來到時,是否安全?有無替代方案的選擇?
  26.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27 - #環境海洋! (三) 環教場域

    1. 夜間觀賞 從西元 2013 年開始,珍愛桃園藻礁團隊每年大約春季到秋季這一 段時間,配合潮汐的大中潮,都會舉辦藻礁夜觀活動,每個場次的報 名不到十分鐘就額滿,團隊更培養了許多導覽員,也有許多團體各別 預約前往。 夜晚的藻礁不似白天炎熱,在大潮後,是生物出來覓食的時段, 生態相當多元豐富,包括沙地、潮間帶、潮池、底棲生物等,形成了藻 礁特殊的生物鏈,是大自然環境學習教育的最佳場域。 圖 26 大潭藻礁區域常見的一小部分生物 【珍愛桃園藻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algalreefs/ ,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27.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28 - #環境海洋! 圖 27

    因潮汐與天候不同,大潭藻礁呈現藍色的夕陽 1 【珍愛桃園藻礁】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algalreefs/ 圖 28 因潮汐與天候不同,大潭藻礁呈現暈黃的夕陽 2 【珍愛桃園藻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algalreefs/ ,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因為潮汐不同與天候變化,藻礁的夕陽會有不同變化,是許多人最愛佇 足的地方。 2. 藻礁健行 西元 2011 年,「觀音不要煉油廠自救會」的一場公民行動,在這 之後,珍愛桃園藻礁團隊每年都舉辦珍愛藻礁健行活動,到 2014 年政 府劃設了「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 之後,更發現大潭藻礁的生態超過觀新藻礁,於是開始了守護大 潭藻礁的行動,除了固定的健行及夜觀,讓每年的藻礁健行,隨著參
  28.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29 - #環境海洋! 與的民眾越來越多,健行活動開始走向多元,有音樂會、淨灘、市集 等,都希望為桃園藻礁而走,為自然生態走出一片天。

    之後,陸續出現學校團體、環團、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共學團及 來自臺灣各地等許多單位,自發性的辦理一連串活動,更加了解環境 海洋的重要性。 圖 29 2012 年第一次舉辦藻礁健行 【珍愛桃園藻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algalreefs/ ,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圖 30 之後陸續有許多團體加入響應,在海邊演出環境行動劇 【珍愛桃園藻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algalreefs/ ,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29.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30 - #環境海洋! (四) 社區總體營造

    從社區營造的人文地景產的概念為發想 , 將千年藻礁生態試圖推廣為多元美 學,進而延伸議題與倡議。 在提升藻礁能見度的過程中,不論是以何種方式摸索與研究,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以桃園藻礁為主,社區總體營造為輔的在地知識徵集與發想,以五大知識性 的架構為主軸,在五大時間軸與空間軸中遊走,逐步建構出以社區為點狀式串連 的藻礁生態美學。 1. 五大知識架構 (1) 文化性:藻礁的在文化資產分類上,法源的歸類為第一層級「自然地 景」 ,第二層級為「野生動物區」 ,大面積範圍的文化資產,也是文化 記憶。 (2) 知識性:與藻礁相關的基本資料,自然與人文環境相關的主題調查。 (3) 歷史性:過往歷史研究及相關文獻史料蒐集,由下而上徵集資源及田 野調查。 (4) 故事性:田野口述訪談,收集內部既有資料、外部資源、灰色文獻, 呈現臺灣文化「小歷史」庶民生活記憶。 (5) 典藏性 :藻礁與在地人的關連 ,藻礁文化再現的能力, 做成口述文字、 文獻資料分析整理、文件照片數位化、分類、檔案編碼等典藏。 2. 遊走五大時間軸與空間軸 (1) 訪談口述:跟著藻礁行 27 公里,走訪周邊在地居民,人文探索。 (2) 脈絡爬梳:沿海的居民與藻礁的關連、遷移、脈絡梳理。 (3) 生命演化:生命的演化,包含了居民、生態、生活,與環境開發衝撞 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 (4) 潮汐流動:隨著潮汐流動,藻礁不變,改變的是人的生活方式。 (5) 拼圖密碼: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塊土地,都是大自然界裡的一片小拼 圖,透過自我的文化認同,尋回這塊拼圖的密碼。
  30.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31 - #環境海洋! 圖 31

    藻礁生態美學知識架構圖 繪製:巫秀千,CC BY-NC 3.0 TW+ 3. 執行方式:開辦工作坊「探索大潭訪調營」 西元 2017 年開辦探索大潭訪調營,主要是記錄培力、故事書寫、 青年參與等多元課程的工作坊,實地走訪居住在大潭的居民,對於大 潭藻礁的記憶。 經年累月透過許多在地及各地愛藻礁夥伴們的參與,逐漸倡議出 更多以藻礁為本的相關活動超過千場,講座、論壇、工作坊、世界咖 啡館、健行淨灘藝文活動…等,透過不同形式展現出藻礁獨一無二的 生態美學,同時更產出有關藻礁的相關文創品,如扇子、藻礁杯墊、 藻礁桌遊、藻礁…等,以及書籍、論文、文章…,希望透過不同面向的
  31.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32 - #環境海洋! 擾動,讓更多人知道藻礁存在的重要性,重啟人類的思維,千年神木 我們可以敬以神聖與虔誠,那麼

    7600 年的藻礁,我們該如何對待? 4. 書寫文章摘錄 (1) 範例 1:住山靠山,住海靠礁──石門遷村耆老鄧智亮 鄧智亮先生,原本是桃園大溪阿姆坪農戶,石門水庫興建時期, 配合政府遷村安置,搬到觀音鄉大潭新村 (現已成為桃園科技園區) 。 鄧先生回顧過去在山上的生活,訴說家鄉原本的美好。他家的耕 地是大漢溪沖積而成的河階梯田,面積雖然不大,但因土地肥沃,每 年二次收成足夠養家活口。搬到大潭後,充分感受到海邊的風沙強勁, 尤其大潭海岸是臺灣海象最差的場域之一,每當東北季風吹起,海沙 四處飛散,除了影響作物收成,也對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 大潭海邊上千公頃的藻礁生態,蘊含大量豐沛的海產資源,帶給 沿海居民另一種溫飽的途徑。移民們為了彌補開墾初期的收成不良, 會盼著每天的漲退潮,將海魚、章魚、螃蟹、龍蝦…等等,帶進藻礁潮 池裡;退潮後,在潮池裡投放少量的魚藤(植物) ,趁潮池裡的魚蝦麻 痺昏迷,補撈回家,部分成為餐桌上的食材,其餘的拿去市場賣,藉 以補貼家用。 鄧先生說:「沒辦法,被政府遷到這樣難以生存的地方,好在海 邊有咾咕石(藻礁),就好像一張天然的捕魚網,捉到的海鮮大家平 均分配,以前在山上大家就互相幫忙,離開原鄉後大家更應該同心合 作,感情才不會散啦!」鄧媽媽在一旁說:「每年冬天我們還會去海 邊抓鰻苗,賣價是以尾在算,價錢很好,現在海水污染嚴重,鰻苗越 來越少了。」 經濟工業化的轉型讓臺灣更加富裕了!但汙染問題卻讓昔日美好 的農村景象越來越模糊。西元 1982 年(民國 71 年)高銀化工爆發鎘 汙染事件,大潭移民村大範圍的土地遭毒水侵害。鄧先生曾帶領大潭 移民參與陳情、抗爭,爭取村人權益。在威權時期敢有此擔當可說是 非常勇敢的行徑。隨後政府徵收汙染土地,鄧家遷移至觀音鄉武威村。
  32.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33 - #環境海洋! 鄧先生於西元 2019

    年(民國 108 年)8 月,以 86 歲高齡仙逝。 本段文字 創作者:巫秀千@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 3.0TW+ (2) 範例 2:訪大潭黃家 黃家的長輩表示:「民國 45 年,林務局一天 10 塊錢請他們去種 木麻黃,以前從防風林出去還要走 4~5 百公尺,才看的到沙灘。退潮 後 , 還有一種抓魚的方式 , 有一種植物叫魚籐(有一種輕微的麻醉效果) , 打成汁,放入藻礁潮間帶的潮池裡,魚兒會中毒麻痺,毒性不強,揮 發也快,我們當年是吃魚吃到怕哩!」 圖 32 成立探索大潭訪調營工作坊 攝影:劉一平,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圖 33 工作坊夥伴拜訪居民 攝影:劉一平,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33.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34 - #環境海洋! 圖 34

    親近藻礁,認識與了解藻礁的生態美學 攝影:巫秀千,CC BY-NC 3.0 TW+ 圖 35 臺客文化協會以詩歌吟誦劇演出「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 攝影:巫秀千,CC BY-NC 3.0 TW+
  34.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35 - #環境海洋! 圖 36

    桃園在地許多學校自發性參與守護藻礁行動 攝影:巫秀千,CC BY-NC 3.0 TW+ 圖 37 客家電視臺在大潭活動中心錄製村民大會,討論藻礁議題 攝影:巫秀千,CC BY-NC 3.0 TW+ 圖 38 居民提供牆面,讓學校團體與民間藝術家彩繪珍愛藻礁牆面 1 攝影:巫秀千,CC BY-NC 3.0 TW+
  35.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36 - #環境海洋! 圖 39

    居民提供牆面,讓學校團體與民間藝術家彩繪珍愛藻礁牆面 2 攝影:巫秀千,CC BY-NC 3.0 TW+ 圖 40 千人健行活動,參與的民眾自發性淨灘撿垃圾 1 攝影:巫秀千,CC BY-NC 3.0 TW+ 圖 41 千人健行活動,參與的民眾自發性淨灘撿垃圾 2 攝影:巫秀千,CC BY-NC 3.0 TW+
  36.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37 - #環境海洋! 圖 42

    許多歌手無酬參與健行活動,希望能為藻礁唱起一片天 攝影:巫秀千,CC BY-NC 3.0 TW+ 圖 43〈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書籍〉1 製作:巫秀千,CC BY-NC 3.0 TW+ 圖 44〈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書籍〉2 製作:巫秀千,CC BY-NC 3.0 TW+
  37.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38 - #環境海洋! 圖 45

    藻礁文創品─手機擦拭布貼 製作:巫秀千,CC BY-NC 3.0 TW+ 圖 46 藻礁文創品─紙杯墊 製作:巫秀千,CC BY-NC 3.0 TW+ 表 3 藻礁議題延伸思考三 Q1. 桃園藻礁是全球最獨特的藻礁生態系,具有世界自然遺產價值, 但為何無法申請? Q2. 桃園藻礁在生命演化的流動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多年的物換星移之下,與人類的、土地的親密關係還剩下什麼? 而我們又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待環境開發與守護環境的衝突? Q3. 藻礁是一種文化象徵,從過去到現在,與沿海居民在關係脈絡 上,可以透過什麼方式爬梳?彼此間的生存密碼,如何解構? Q4. 藻礁可以怎麼融合沿海的社區資源,發展成綠色觀光產業鍊?
  38.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39 - #環境海洋! 表 4

    藻礁桌遊延伸教案~~如果……你是…… Q1. 如果你是ㄧ隻住在大潭 G1 藻礁的魔斑裸胸鯙,你們家天天被基 樁施工敲啊敲,你會想要住這裡嗎? Q2. 如果你是ㄧ隻住在大潭 G1 藻礁的兇猛酋婦蟹,挖個洞住在這裡 安居樂業,結果基樁噠噠的敲著,讓你家天搖地動,你不會神經 衰弱嗎? Q3. 如果你是要游進藻礁生小鯊魚的鯊魚媽媽,看到滿是機關的基樁 和沈箱,你會游進來嗎? Q4. 如果你是生活在基樁下的柴山多杯孔珊瑚,最慘的是不能跑,只 好被基樁敲死了!你說,再外移 400 公尺,不是更慘嗎? Q5. 如果這是你家,你會讓中油施工嗎? Q6. 難道海洋生物就ㄧ定要為你犧牲生命嗎?
  39.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40 - #環境海洋! 圖 47

    藻礁文創品─藻礁桌遊 2 製作:巫秀千,CC BY-NC 3.0 TW+ 圖 48 藻礁文創品─藻礁桌遊/命運機會 製作:巫秀千,CC BY-NC 3.0 TW+
  40.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41 - #環境海洋! 四、 參考資料

    (一) 圖片/影片來源 表 5 圖片/資料來源表 名稱 資料來源 世界現生藻礁分布 圖片資料來源: https://www.arcgis.com/home/webmap/viewer.html?webmap=da4b ca5ccde545119b3feebc7560e453 文章引述 (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Result?Keyword=%E9%84%A7% E6%99%BA%E4%BA%AE) 其他資料來源 珍愛桃園藻礁團隊/珍愛桃園藻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algalreefs 珍愛桃園藻礁網站 http://algalreef.weebly.com/266912229034299309772099820296.ht ml 《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桃園在地聯盟編著 沙崙海岸的礫石下方 皆是藻礁 CC BY-NC 3.0 TW+/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7479&IndexCode=C ulture_Object 許厝港藻礁圳頭段 CC BY-NC 3.0 TW+/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7480&IndexCode=C ulture_Object 許厝港藻礁潮音段 CC BY-NC 3.0 TW+/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7481&IndexCode=C ulture_Object 草漯藻礁屬於沙質 地,藻礁被埋在沙底 下 CC BY-NC 3.0 TW+/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7486&IndexCode=C ulture_Object 觀音白玉里藻礁 CC BY-NC 3.0 TW+/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7487&IndexCode=C ulture_Object 大潭里的居民與藻礁 CC BY-NC 3.0 TW+/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 國家文化記憶庫
  41.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42 - #環境海洋!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7488&IndexCode=C ulture_Object

    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 野生動物保護區 CC BY-NC 3.0 TW+/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7489&IndexCode=C ulture_Object 正在成長造礁的藻礁 CC BY-NC 3.0 TW+/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7490&IndexCode=C ulture_Object 大潭藻礁正在造礁的 殼狀珊瑚藻 CC BY-NC 3.0 TW+/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7491&IndexCode=C ulture_Object 裸胸鯙 CC BY-NC 3.0 TW+/創作者:珍愛桃園藻礁/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7492&IndexCode=C ulture_Object (二) 延伸閱讀 1. 媒體報導(Google 相關報導) 2. 中研院/生物多樣中心/陳昭倫 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13341782780 3. 林惠真老師演講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VIPj6Vy3c 4. 再見、藻礁 - 公共電視 http://web.pts.org.tw/~web01/ocean/p2-2-1.htm 5. 劉靜榆老師 FB https://www.facebook.com/chingyu.liou.7 (三) 實地參訪場域 表 6 實地參訪場域表 場域名稱 場域資訊 大潭藻礁 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 理事長/葉斯桂 連絡電話/0911-826188 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 護區 桃園市海岸管理工程處 連絡電話/(03)338-6021 網站 https://algal-reef.tycg.gov.tw/Notes 藻礁生態環境教室展 館 地址/桃園市新屋區東興路二段 1800 巷 160 號 連絡電話/ (03)4865-493 沙崙藻礁 開放區域可自行前往
  42.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臺灣濱海藻礁生態 - 44 - #環境海洋! 國家文化記憶庫-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系列 《珍愛桃園藻礁》

    著 作 人 | 巫秀千 發 行 人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出 版 年 月 | 中華民國 110 年 7 月初版 除另有標示及註記者外,本議題包之內容採 CC BY-NC 3.0 TW+ (CC 授權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臺灣及其後版本)授權釋出。 ※ 本 書 同 時 登 載 於 文 化 部 國 家 文 化 記 憶 庫 網 站 ※ 國 家 文 化 記 憶 庫 入 口 網 站 | https://memory.culture.tw/ 國家文化記憶庫 FB 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CulturalMemory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