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 吊頸陷阱器(ahu mushut) 、 吊足陷阱器(ahu Bantas) 、 石板陷阱(hatub) 。 吊頸陷阱器(ahu mushut) 吊頸陷阱器是將繩索圈成活結完畢之後,套環尾端綁於堅固之樹 幹,陷阱器的活結其圓圈大小以獵捕野獸之頭部直徑相符,並將該套環 垂直並固定於置放於野獸逃跑的獸徑,套環離地垂掛,高度約與獵物行 進時頭部的高度。野獸的頭、頸穿入陷阱時,即被套環緊緊圈住。吊頸 陷阱器通常是針對山鹿、山豬、山羊、山羌等中小型動物使用的。 吊足陷阱器(ahu Bantas) 吊足陷阱器是將繩索圈成活結完畢之後,尾端綁於堅固之樹幹, 陷阱器的活結埋伏在動物必經的獸路上,先挖大小適中的坑洞,將陷阱 器的套環埋入其中,坑洞表面再用當地的枯葉加以偽裝,儘量恢復最初 的樣子。因為獵物的警覺性相當高,當野獸的足部踏入地底的陷阱器時, 即被圈住而不得脫身,吊足陷阱器通常是針對山鹿、山豬、山羊等大 型動物使用。 石板陷阱(hatub) 石板陷阱是依所要捕獲的目標物,挑選合適的石板,調整誘餌架 的敏感度,以提高獵獲的機率。石頭陷阱一般多用以獵取鳥類、老鼠 等動物為主。布農族人通常六、七歲即學會這樣的獵獸技術,多半是 父執輩藉機向小孩說明,陷阱的製作技術與獵獸經驗,並讓小孩自行 練習放陷阱的技巧。 u 延伸思考 布農族的山林傳統飲食文化,以 Pasikau(巴喜告)部落為例,少數長輩仍 維持既有的農耕與狩獵採集習慣 ,但也隨脫離原有傳統飲食環境而持續變遷 中。而其生產飲食活動背後的觀念、倫理、禁忌、祭儀、傳說、技法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