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grade to Pro — share decks privately, control downloads, hide ads and more …

議題包_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yanyiyi
August 18, 2021

 議題包_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議題包_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yanyiyi

August 18, 2021
Tweet

More Decks by yanyiyi

Other Decks in Education

Transcript

  1.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國家文化記憶庫議題包 張浩鉅 微光生活設計室 / 共同負責人暨創意總監 中華民國眷村資源中心 / 專案經理 #多元文化

    ! 當眷村文化漸為顯學的同時,思考眷村如何跳脫「標籤化、符號化」,重新找 回多元樣貌?面對時空斷層,我們又該如何喚起當代青年的認同與共鳴?
  2.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1 - #多元文化 ! 關於

    國家文化記憶庫議題包 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是一個走入日常生活 ,尋找臺灣故事及原生 文化的行動,透過汲取源自不同世代、族群的多元價值,一起挖掘地方,收集充 滿溫度的故事,同時以數位科技導入創新,以打造文化銀行為目標,建構具備豐 富創作素材的文化記憶網站,展示多采多姿的臺灣印象,逐步累積並開放彰顯臺 灣特色的文化內容,紮根歷史,開展未來。 不僅只是記憶的保存,國家文化記憶庫更希望能夠透過教育推廣,讓文化記 憶重新回到土地,帶領臺灣的下一代看見家鄉、看見自己的特色。爰此,國家文 化記憶庫結合 108 新課綱綱領提出之 19 項重點議題,以國家文化記憶庫作為議 題探索的資料庫,從當代議題切入教育思維,擇選議題方向整理成議題包,系統 性將記憶庫素材轉譯整理成教學應用教材,成為教師在教案設計上的知識夥伴, 透過議題融入課程的方式,協助教師以議題為核心,深度轉化成具備跨領域、跨 環境之教案,翻轉教學與適性學習等多元學習模式,增添課程內容深度與厚度, 積累以在地文化知識為主體的教案內容,持續為臺灣文化教育扎根。
  3.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2 - #多元文化 ! 目錄

    一、 前言 ----------------------------------------------------------------------------------------------------- - 5 - 二、 議題架構 ----------------------------------------------------------------------------------------------- - 7 - 三、 議題內容與探討 -------------------------------------------------------------------------------------- - 8 - (一) 「認識」:眷村及文化保存、推廣 ---------------------------------------------------------- - 9 - (二) 「思考」:多元立體的眷村 ------------------------------------------------------------------ - 14 - (三) 「討論」:眷村在當代所面臨的瓶頸 ------------------------------------------------------ - 25 - 四、 參考資料 ---------------------------------------------------------------------------------------------- - 31 - (一) 圖片/影片來源 --------------------------------------------------------------------------------- - 31 - (二) 延伸閱讀 ------------------------------------------------------------------------------------------ - 31 - (三) 實地參訪場域 ------------------------------------------------------------------------------------ - 32 -
  4.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3 - #多元文化 ! 圖目錄

    圖 1 眷村議題時間軸架構圖 ..................................................................... - 6 - 圖 2 眷村議題架構圖 ................................................................................. - 7 - 圖 3 居敬新村竹籬笆 ................................................................................. - 9 - 圖 4 饅頭起鍋了!眷村生活回味展 ......................................................- 11 - 圖 5 全臺眷村園區....................................................................................- 12 - 圖 6 眷村媽媽內外兼修 ...........................................................................- 15 - 圖 7 大陳新村 ............................................................................................- 16 - 圖 8 開齋節-龍岡清真寺 ..........................................................................- 18 - 圖 9 臺東慈恩三村....................................................................................- 20 - 圖 10 海軍明德訓練班 .............................................................................- 21 - 圖 11 精彩過一生「黑膠唱片」-劉素華 ............................................- 23 - 圖 12 眷村文化與當代青年的生活連結-以搖滾樂為例 .....................- 26 - 圖 13 眷村空間修復與活化議題思考 ...................................................- 28 -
  5.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4 - #多元文化 ! 表目錄

    表 1 延伸思考議題....................................................................................- 30 - 表 2 圖片/資料來源表 .............................................................................- 31 - 表 3 實地參訪場域表 ..............................................................................- 32 -
  6.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5 - #多元文化 ! 一、

    前言 隨著西元 1996 年《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立法通過,國防部陸續開始辦 理拆遷及興建國宅作業。同時,各地民間團體對眷村空間及歷史文化保存意識的 崛起。在各方的努力下,促使了部分縣市政府相繼投入眷村空間及文化保存。目 前(2021 年)放眼全國,包含已開放、部分開放、預約開放或尚在調查、規畫設計、 修復的眷村相關園區、館舍(含警公教職眷村)1,全國共有 39 處2 (具文資身分的 國防部列管眷村則有 47 處3)。另私部門館舍共 2 處4。 在 39 處眷村努力爭取經費修復、活化、經營的同時,透過觀察可以發現, 現今眷村園區、文化節等,許多時候會直覺反應的將眷村「標籤化、符號化」, 以凸顯其元素及特色,進而變成很「單一、扁平」的樣子。 而在這樣的簡化過程中,除了只會強化既有的刻板印象,各地眷村活動也較 難發覺眷村間的特色,長年下來,易對於眷村文化逐漸感到麻痺 (例如:眷村麵 食、播放民歌、旗袍、軍服、外省等) ,同時也一點一滴的抹去眷村一直存在的 「多元樣貌、性格與地方連結」。 而另一方面,因眷村的拆遷,許多沒有眷村生活或互動經驗的當代年輕人, 更是無法從中找到連結與共鳴,以至於眷村文化以及保存下來的大面積眷村空間, 面臨到傳承與活化之間的拉扯與瓶頸。 1廣義眷村:軍眷村(列管與非列管眷村)、警察眷村、公職人員眷村、教職人員眷村。 2臺北市:中心新村、四四南村、蟾蜍山煥民新村(部分自力眷村)、嘉禾新村、寶藏巖(自力眷村)。 ; 新北市:三重一村。;桃園市:龜山眷村故事館、憲光二村、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太武 新村眷村文創園區。;新竹縣:裝甲新村。;新竹市:忠貞新村(六燃大煙囪)、金城新村(將 軍村) 、新竹市眷村博物館、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臺中市:臺中市眷村文物館、信義 新村(清水眷村文化園區)、審計新村(公職人員眷村)、光復新村(公職人員眷村)、彩虹眷村(自 力眷村) 。;彰化縣:中興庄。;雲林縣:建國一村、建國二村。;臺南市:志開新村 (水 交社文化園區)、警察新村(警察眷村) 。;高雄市:臺灣眷村文化園區、明建新村、黃埔新 村、樂群村、醒村、高雄六燃(中油宏南和宏毅宿舍群)。;屏東縣:勝利新村(勝利星村創意 生活園區)、崇仁新村、憲光十村、得勝新村。;宜蘭縣:化龍一村。;花蓮縣:介壽眷村。; 澎湖縣:篤行十村眷村文化園區。 3圖表參閱李廣均﹙2019﹚。《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表 3(47 處具文資身分列管眷 村一覽表)。 4桃園市:埔心眷村故事館。;臺南市:南瀛眷村文化館。
  7.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6 - #多元文化 ! 依上述論述,筆者製作了「時間軸架構圖」,試圖透過歷史脈絡下,提供不

    同看待眷村的視角。從理解眷村如何的生成,到社會間相互影響,除了過去談論 竹籬笆內的生活場景,也試著突破舊有巢臼,延伸思考不同層面與層次的連結關 係,開展出眷村與外部生活甚或延伸至與當代連結。 圖 1 眷村議題時間軸架構圖 筆者自行整理
  8.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7 - #多元文化 ! 二、

    議題架構 此次議題將分做三個部分討論,如下: (一)「認識」:眷村及文化保存、推廣。 (二)「思考」:多元立體的眷村。 (三)「討論」:眷村在當代所面臨的瓶頸。 圖 2 眷村議題架構圖 筆者自行整理
  9.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8 - #多元文化 ! 三、

    議題內容與探討 截至西元 2020 年,眷村保存至今也已邁入廿年。從早期因拆遷危機所發起 的保存(社造)行動5(歷史調查 、 文物蒐集) , 到串連起各地文史保存或眷村工作者 、 團體的積極努力爭取保存眷村空間;以及後來因民意崛起,影響了中央及地方縣 市政府,對於眷村文化保存政策的正視與重視6。在公、私部門的努力爭取及推動 下,確實讓在廿年後的今天看到眷村及其文化保存的成果7。 如今,當眷村人「再次」遷移至國宅時,原有的眷村生活型態(人際關係、生 活文化)則被打散並安置到國宅大樓裡。在這樣的改變下,漸漸地,人事已非,除 了與當代青年產生了生活與文化上的斷層 , 閒置眷村聚落空間修復 、 活化的方向 , 也成了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因此,承上議題架構圖,這裡將眷村議題分為「認識」 、 「思考」 、 「討論」 三個部分。依序透過「認識」從發起保存之今,眷村保存及推廣工作大概都是在 做些什麼類型的累積;「思考」除了既定的眷村印象外,到底眷村還有什麼不同 的立體樣貌;「討論」當代眷村保存與活化的同質與異質,以及如何延續與面臨 困境。 5 民國 83 年臺南市北垣社區由清華大學研究生尚道明與指導教授張茂桂,及眷村組織者曹森夫 婦合作觸發眷村文化工作,84 年 6 月 18 日舉辦了全國第一次眷村文化活動(高有智, 2011:297),該次活動搭上文建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風潮,自此臺灣各地眷村開始可見 不同於眷村傳統活動的眷村文化活動與文化保存工作。董俊仁(2016) 6 回顧臺灣眷村文化保存歷程,眷村拆除改建執行初期,中央政府與各縣市政府對於眷村保存工 作並無著墨,至 88 年之後方有部分地方政府啟動眷村文化保存行動,包括新竹市眷村博物 館、臺北市信義公民會館、臺南市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花蓮縣復興眷村與桃園馬祖新村。 董俊仁(2016) 7 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的各種眷村園區、館舍、文化推廣活動,以及 47 處具文資身分列管眷村等 (其中 13 處入選國防部眷村文化保存園區)。
  10.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9 - #多元文化 ! (一)

    「認識」:眷村及文化保存、推廣 由於目前已有許多書籍、論文等談了許多眷村保存的發展脈絡,故在此 就不再多論述。所以筆者在此透過觀察,將過往至今,各地眷村文史保存先 進的努力,以及公、私部門在眷村文化推廣與空間保存活化行動上,歸整出 以下三個方向: 1. 「眷村調查、眷一、二代之口述歷史與文物、老照片蒐集」 主要針對眷村人因戰爭關係的遷移經驗,以及西元 1949 年來臺後 的眷村生活集體記憶、人際網絡以及飲食文化為主要記錄內容,並透 過建築聚落、場所精神的調查;文物、老照片蒐集等。展示過去生活的 樣貌及不同眷村的基礎認識。 圖 3 居敬新村竹籬笆 創作者:胡萬鵬@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照片由胡萬鵬所提供,為原居敬新村在拆建前的竹籬笆舊影,因 此成為眷村原住戶的懷念所在。本件是胡萬鵬先生為紀念居敬新村, 所保留下來的老照片,極具有歷史紀念價值,目前原址已經拆掉變成 興仁公園,也是原住在此地的眷村人熟悉與懷念的場域。居敬新村, 屬陸軍眷村,位於桃園縣中壢市,由陸總部於民國 45 年(西元 1956)5 月 25 日所籌建,眷戶數約 53 戶,為陸軍第六軍團列管眷村,改建後 原眷戶遷到陸光五村國宅。本村為胡璉將軍部屬所居住的眷村。政府 興建眷村的原意,原為以克難與簡陋的方式,提供部隊眷屬一個遮風
  11.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10 - #多元文化 ! 避雨的臨時住所。原眷戶的想法,也抱著很快就會反攻大陸,因而簡

    陋擁擠而狹小的居住品質,也都將就忍耐。沒有想到這個臨時的地方, 竟然成為數十年來的安身立命處所。而眷村內的互助、互依,生活記 憶成為眷戶們的共同回憶。 本段文字 撰寫者:林煒舒@國家文化記憶庫,CC0 【參考資料】 Ÿ 精彩過一生「親朋好友 1」-劉素華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28534&IndexCode=Cult ure_Object&Keyword=%E7%9C%B7%E6%9D%91%EF%BC%9B% E8%80%81%E7%85%A7%E7%89%87&p=3 Ÿ 1960 年代虎尾空軍子弟學校放學照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87059&IndexCode=Cult ure_Object Ÿ 羅兆玲談明駝一村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72063&IndexCode=Cult ure_Object 2. 「眷村文化推廣,如眷村展覽、導覽、文化節、美食節等」 自西元 2001 年起各縣市政府陸續辦理相關活動。以官方之名舉辦 的全臺一個眷村文化節是由臺中縣政府於 2001 年舉辦,時任民進黨籍 廖永來縣長於清水鎮銀聯二村辦理(李廣均﹙2019﹚。眷村保存與多元 文化的社會學分析。臺北市:遠流)。 相關節慶活動內容則是以前項調查、整理內容為基礎延伸。如: 眷村特色美食、民歌老歌演唱、眷村劇場、眷村文物及老照片展、眷村 電影及紀錄片放映等,目的在於推廣眷村生活及文化。
  12.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11 - #多元文化 ! 圖

    4 饅頭起鍋了!眷村生活回味展 撰寫者:屏東縣愛鄉協會@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饅頭起鍋了!眷村生活回味展」為民國 106 年(西元 2017 年)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以眷村生活為主題所策畫之展覽。展覽中分為三部 分:1.眷村生活記憶;2.空軍眷村文物展;3.尋找舊人。眷村生活記憶 的部分以實物表現眷村生活樣貌,呈現廚房、客廳、書房等空間。空軍 眷村文物的部分則展出空軍飛行日記,家中生活器具等。尋找舊人則 展出老照片與眷補證,讓民眾參與尋找影中人。 「饅頭起鍋了!」是眷 村生活日常,也是屏東勝利路麵食文化的代表,在美援麵粉的時代, 饅頭與麵食成了眷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透過這個展覽讓民眾理 解過去眷村人利用美援麵粉製作的麵食來餵養一家人的時代故事。展 覽期間,邀請高齡 86 歲原居住在崇仁新村賣早點的王志善先生,親自 示範山東大饅頭的製作,並分享給參加民眾,以展覽串連活動的方式 讓眷村生活文化更容易親近。 本段文字 撰寫者:屏東縣愛鄉協會@國家文化記憶庫,OGDL 【參考資料】 Ÿ 「眷味達人大賞:2014 桃園眷村文化節」
  13.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12 - #多元文化 !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69820&IndexCode=Cult

    ure_Event&Keyword=%E7%9C%B7%E6%9D%91%EF%BC%9B%E 8%80%81%E7%85%A7%E7%89%87%EF%BC%9B%E9%BE%9C %E5%B1%B1&p=2 Ÿ 2014 臺北眷村文化節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67244&IndexCode=Cult ure_Event&Keyword=%E5%8F%B0%E5%8C%97%E7%9C%B7%E 6%9D%91%E6%96%87%E5%8C%96%E7%AF%80 3. 「眷村空間保存修復、規劃設計與活化」 眷村是當時國民政府提供給與政府一同抵臺的軍民生活居住的建 築聚落場所。並依照單位種類、職等、階級等不同,分配的無產權宿舍 (日遺宿舍、戰後興建)。為臺灣的歷史上特殊的族群生活樣態。而現今 因各地方工作者的爭取,以及政府相關保存及修復活化等因應計畫, 有許多眷村因而被保存下來,甚至在修復活化後,透過不同方式(促參 OT、政府委辦、青年創業、政府基金會…),賦予眷村空間新的可能性, 如:地方文化館、博物館、文創/文化園區、青創基地、以住代護…等。 圖 5 全臺眷村園區 中華民國眷村中心 / https://mkvrc2020.com/(著作人採合理使用另行公益性轉載)
  14.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13 - #多元文化 ! 北部

    :1-中心新村 、2-三重一村、 3-四四南村、 4-煥民新村(蟾蜍山)、 5-龜山眷村故事館、6-憲光二村、7-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8-太武新 村眷村文創園區、9-新竹六燃大煙囪、10-將軍村 中部:11-清水眷村文化園區、12-臺中市眷村文物館、13-審計新 村(公職人員眷村)、14-光復新村(公職人員眷村)、15-虎尾建國一二村 南部:16-水交社文化園區、17-岡山醒村、樂群村、18-左營再見捌 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19-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 V.I,P Zone、20-鳳 山黃埔新村 離島:21-篤行十村眷村文化園區
  15.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14 - #多元文化 ! (二)

    「思考」:多元立體的眷村 從上述歸整的眷村及文化保存、活化工作三個方向,以及過去許多眷村 展覽及調查資料觀察下來可以發現 ,我們閱覽到大部分關於眷村口述歷史的 內容,多半是在記錄一代的戰爭遷移記憶、從軍經驗,又或是竹籬笆內的個 人、集體生活經驗與記憶,如:媽媽們的家庭代工、眷村的居住空間狹小、 各省籍腔調、水餃及蔥油餅等麵食、打麻將…等。也因此,有時反而會忽略 了各時代切片下所延伸出去與各方面連結關係、可能性及蛛絲馬跡。 舉個例來說,眷村裡的人來自四面八方,有外省也有本省,像是嫁給外 省籍先生的閩、客、原民背景的女性。那麼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問,為什麼談 到眷村食物卻只有中國大江南北料理或是水餃、麵食呢?我們曾經與龜山陸 光三村的媽媽們聊過,他們表示當時很窮,有什麼菜就煮什麼,像是煎菜脯 蛋、又或是有一位客家媽媽就會醃醬菜,沒什麼選擇?那這些算是眷村菜嗎? 除了上述的例子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去思考眷村的多元有趣之處,例 如:「與地方(本省)的族群關係與互動、眷村的多元族群樣貌、社會的政治 及經濟狀況、宗教信仰、性別關係、娛樂及消費行為、階級關係、美軍駐臺 及美援…等,藉由食衣住行育樂剖析出不同的線索」 。甚至可以試圖從現今 生活中找尋是否有與過去生活有共鳴的連結。 故我們將透過思考過去眷村在不同時代背景與生活交織下 ,複雜且多層 次的樣貌中,擇以下六點切入。除了企圖破除刻板印象以及誤解,期望藉由 「重新形塑眷村多元且立體樣貌 ,企圖找出眷村與當代生活以及青年世代的 連結關係,且更進一步延伸討論眷村空間活化的可能性」 。甚至可以試圖從 現今生活中找尋是否有與過去生活有共鳴的連結。 1. 【眷村內的性別關係】 軍眷村在印象中大多都會直接與軍人(男性)連結。但實際上,因先 生長期隨軍移動,眷村內主理家中大小事的幾乎都是女性。 然而,我們常在眷村文化活動中,提到眷村食物都會直接聯想眷 村「媽媽」的料理,好像就只有煮菜可以代表眷村女性(實際上很多眷
  16.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15 - #多元文化 ! 村男性也很會料理)。所以當深入挖掘後會發現,其實眷村內的女性及

    男性,都有著我們不容易看到的面向。 圖 6 眷村媽媽內外兼修 創作者:周盧登雲@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此為桃園市大溪區原僑愛新村眷戶周盧登雲提供桃園市大溪區僑 愛社區發展協會,題名〈眷村媽媽內外兼修〉的照片,拍攝於民國 50 年(1961)。當時周盧登雲在聯福成衣廠品管部門工作,因為身材不錯, 被同事要求試穿產品所留下的鏡頭。眷村媽媽其實也很有經商頭腦。 民國 56 年(1967),她找了 6 個鄰居集資興辦僑愛戲院,身兼老闆與售 票員,前後經營了二十個年頭。民國 96 年(2007),僑愛社區發展協會 將其收錄在 2007 桃園眷村文化節出版的《僑愛新村建村 50 週年慶紀 念冊》中。 本段文字 撰寫者:胡朝欽、陳錦昌@國家文化記憶庫,CC0 【參考資料】 Ÿ 何春蕤論述資料庫 – 眷村 feat.性別 http://sex.ncu.edu.tw/jo_article/2020/12/%e7%9c%b7%e6%9d%91feat -%e6%80%a7%e5%88%a5/ Ÿ 繭居 – 一位眷村外省女兒的生命故事敘說 http://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90817/1/n059901 211401.pdf
  17.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16 - #多元文化 ! Ÿ

    第一名---國寶女兵憶當年(作者高瑞芳) https://www.vac.gov.tw/cp-2527-8570-1.html Ÿ 光復後臺灣漢人族群通婚的原因與形式初探 https://www.ios.sinica.edu.tw/people/personal/fcwang/fcwang1994- 3.pdf Ÿ 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 https://www.facebook.com/mocsr/photos/a.2014433925528799/25895 38944684958 2. 【特殊眷村】 廣義眷村為軍警公教眷村,而其中一般認為的軍眷村則是國防部 列管的眷村。但除了國防部列管的 886 處外,全臺還有許多非列管眷 村,或特殊原因所生成的眷村。例如:來自異域的滇緬孤軍眷村(桃園 龍岡、南投清境、高雄美濃及屏東里港);來自浙江沿海(大陳島、漁山 島、披山島、南麂島)的大陳義胞眷村(全臺 12 縣市,共 35 處);來自 山東外海(長山八島)的東萊新村(高雄左營);抑或是如寶藏巖(臺北中 正)、大觀園(桃園中壢)、彩虹眷村(臺中南屯)等非列管眷村。 圖 7 大陳新村 創作者:更生日報@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大陳新村,西元 1955 年大陳義胞從大陳等島嶼撤退到臺灣,中華 民國政府為安置來臺的大陳義胞所興建的住宅。大陳新村的建立,主
  18.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17 - #多元文化 ! 要由「大陳地區來臺義胞就業輔導委員會」負責,主要以宜蘭、花蓮、

    臺東、高雄、屏東五縣為主,政府對建立新村是採取「自己的家要自己 興建」的立場,房屋材料由政府採買,所需之勞動力(粗工和小工)則 由大陳義胞負責,每戶需派出一名青壯人手協助興建,至於技術部分 是由政府聘請師父,分工合作來完成。照片來源為更生日報社典藏室 報紙新聞照片合輯。 本段文字 撰寫者:龍衎@國家文化記憶庫,CC0 【參考資料】 Ÿ 眷村資源中心 – 10/24 眷村 feat.海-臺東場 https://mkvrc2020.com/2020/11/20/10-24- %e7%9c%b7%e6%9d%91feat- %e6%b5%b7%ef%bc%8d%e5%8f%b0%e6%9d%b1%e5%a0%b4/ Ÿ 李文環─大時代的糾結:左營東萊新村的歷史變遷 http://www.khm.org.tw/tw/research/khelearning/detail/10 Ÿ 留住眷村系列六:非列管眷村 歷史拼圖的缺口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67784 Ÿ 臺灣「眷村」的歷史形成與社會差異-列管眷村與自力眷村的比較 http://www.tjs.org.tw/up_photo/moon- system/images/%E8%87%BA%E7%81%A3%E3%80%8C%E7%9C% B7%E6%9D%91%E3%80%8D%E7%9A%84%E6%AD%B7%E5%8 F%B2%E5%BD%A2%E6%88%90%E8%88%87%E7%A4%BE%E6 %9C%83%E5%B7%AE%E7%95%B0- %E5%88%97%E7%AE%A1%E7%9C%B7%E6%9D%91%E8%88% 87%E8%87%AA%E5%8A%9B%E7%9C%B7%E6%9D%91%E7%9 A%84%E6%AF%94%E8%BC%83.pdf Ÿ 忠貞新村文化園區 https://www.facebook.com/zhongzhen.village/
  19.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18 - #多元文化 ! 3.

    【宗教信仰的多元性】 有不少的眷村人都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因早期生活困苦,宗教 信仰除了是心靈寄託外,還能透過教會取得一些美援物資,補貼生活 所需。而眷村是一個多元組成的聚落,各村或村內有許多來自不同地 方的居民,自然也就有著不同的信仰,如回教(臺北、龍岡、高雄清真 寺等)、如意娘娘(富岡大陳富岡新村)、聖蟲傳說(左營東萊新村)、蔣公 信仰(旗津大陳-實踐新村)等。 圖 8 開齋節-龍岡清真寺 創作者:李福英@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這是龍岡清真寺,拍攝時間為民國 65 (西元 1976) 年 9 月 26 日。 民國 53(西元 1964)年,自越南富國島撤退來臺之滇籍軍人馬興之阿 訇、穆斯林王文中、軍眷馬美風(本姓候,其夫家姓馬,故穆斯林多稱 其馬老太太)、藤李知桂等人同住於龍岡忠貞新村,聯合附近穆斯林 十餘戶發起募捐,以應住在桃園及中壢地區穆斯林日常生活的宗教需 求。並獲得白崇禧、常子萱、鐵廣濤、石静波、中國回教協會、沙烏地 阿拉伯,以及海內外穆斯林一同共襄盛舉。三年之内募得款項購置茶 園土地 392 坪,1965 年僑居泰國滇籍穆斯林馬在文等一行 5 人於返臺 參加 10 月國慶典禮時,樂捐擴寺基金。於西元 1967 年完成大殿之建 築、寺門、寺牆及附屬建築物之工程。歷時 20 餘年的使用,1988 年 3
  20.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19 - #多元文化 ! 月重建工程正式動工。次年

    1 月禮拜大殿及地下室完工啟用。第二期 工程於 1995 年完工,歷時共 11 年。 本段文字 撰寫者:陳錦昌@國家文化記憶庫,OGDL 【參考資料】 Ÿ 蔣公報恩觀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57411&IndexCode=Cult ure_Place&Keyword=%E8%94%A3%E5%85%AC%E5%BB%9F Ÿ 蔣公感恩堂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57399&IndexCode=Cult ure_Place&Keyword=%E8%94%A3%E5%85%AC%E5%BB%9F Ÿ 眷村資源中心 – 11/13 眷村 feat.信仰-高雄場 https://mkvrc2020.com/2020/12/18/11-13- %e7%9c%b7%e6%9d%91feat- %e4%bf%a1%e4%bb%b0%ef%bc%8d%e9%ab%98%e9%9b%84%e5 %a0%b4/ Ÿ 天主堂前等候美援物資發放的景象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51467&IndexCode=Cult ure_Event&Keyword=%E7%BE%8E%E6%8F%B4 4. 【眷村內的本省人】 我們總會認為在眷村內生活的人必定以外省人為主,但實際上在 政策或社會結構等許多不同原因下,也會有本省人或是家庭住在眷村 內生活。例如早期通婚,其實有許多本省籍的女性嫁給外省籍先生, 所以在眷村裡也會吃到臺灣菜,或是聽到臺灣不同族群的語言,也因 此許多眷二代也會母系的語言。
  21.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20 - #多元文化 ! 圖

    9 臺東慈恩三村 撰寫者:高逸豪@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慈恩三村位於臺東市寶桑路 375 巷兩側 , 為空軍 737 聯隊的眷舍 。 民國 64 年(西元 1975)利用原有新生新村與空軍球場的土地,由婦聯 會集資興建,完工的共有 82 戶,屬於第 11 期興建的職務官舍;而後 在民國 68 年(西元 1979)修建的有 59 戶,屬於第 13 期興建的職務 官舍,管理單位為空軍 737 聯隊,由空軍總部列管。慈恩三村是三至 四樓的連棟式公寓,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建築物共有八棟。眷舍分為兩 種,寶桑路 375 巷以東是配舍,稱為「慈恩三村之一」,共有 82 戶, 每戶約 23 坪;以西是職務官舍,稱為「慈恩三村之二」 ,共有 59 戶。 依照家庭人口數、服務年資等積分來分配宿舍;但是從民國 105 年 (西 元 2016)6 月起,改以申請日期及募兵人員優先。空軍 737 聯隊因成 立時間較晚,故有不少本省籍職業軍、士官,異於以外省人為主的眷 村。目前靠近西北側的四棟建築物,為職務官舍,有現職人員居住;東 南側的四棟建築物,住戶陸續遷出,空置的建物於民國 105 年(西元 2016)9 月拆除。 本段文字 撰寫者:高逸豪@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 3.0 TW+ 【參考資料】 Ÿ 眷村的記憶
  22.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21 - #多元文化 !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013001610&IndexCode=

    Comm_New_Story&Keyword=%E7%9C%B7%E6%9D%91%20%E6 %9C%AC%E7%9C%81&p=2 Ÿ 「我的爸爸是老芋仔」 臺灣人看眷村 http://shuj.shu.edu.tw/blog/2020/11/09/%E3%80%8C%E6%88%91% E7%9A%84%E7%88%B8%E7%88%B8%E6%98%AF%E8%80%81 %E8%8A%8B%E4%BB%94%E3%80%8D- %E5%BE%9E%E5%8F%B0%E7%81%A3%E4%BA%BA%E7%9C %BC%E4%B8%AD%E7%9C%8B%E7%9C%B7%E6%9D%91/ Ÿ 利格拉樂阿烏 從排灣女性出發 https://vita.tw/%E5%88%A9%E6%A0%BC%E6%8B%89%E6%A8% 82%E9%98%BF%E7%83%8F- %E5%BE%9E%E6%8E%92%E7%81%A3%E5%A5%B3%E6%80% A7%E5%87%BA%E7%99%BC-1e1b49cef0b6 5. 【戰後政治氛圍下的族群關係】 過去只要提到政治,大家都避而不談,總認為談論就會撕裂族群 關係。但許多時候只是沒有看見以及不了解,而造成的刻板印象、偏 見以及誤解。其實無論是外省族群或是本省族群,大家都在相同的時 代以及環境下生活。所以我們更加需要是著看見彼此不同的樣貌、理 解彼此的背景,進而不會再因為族群誤解而築起高牆。 圖 10 海軍明德訓練班 創作者:林順富@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23.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22 - #多元文化 ! 鳳山無線電信所在日治時期大正年間興建而成,是當時日本三大

    無線電信所之一,規模可比日本的船橋無線電信所,二次大戰後,國 民政府改名為「鳳山招待所」 ,雖名為招待所,卻實為偵訊、拘禁海軍 政治犯及思想犯之場所,根據海軍總部統計,受難官兵有上千人,成 為一段白色恐怖歷史。民國 65 年鳳山招待所改立為「海軍明德訓練 班」 ,專門管束不服命令之軍人及政治犯,直到民國 89 年因閒置而裁 撤,於民國 93 年公告為歷史建築,民國 99 年被列為國定古蹟,現由 社團法人高雄市高縣眷村文化發展協會代為管理維護,並開放給一般 民眾參觀。週邊眷村居民對於明德訓練班的感覺多數是神秘、不可接 近的,附近居民說從小到大他就只進去過一次,裡面有個游泳池,過 去曾一年開放一天讓民眾入內游泳,另外,他曾目睹管訓中的逃兵被 訓練班的人抓回的情景,軍人帶著長棍,將逃兵抓住後,綑綁手腳,再 將人抬起,一路吊掛著回軍營。 本段文字 撰寫者:社團法人高雄市大寮區愛家園協會@國家文化記憶庫,CC0 【參考資料】 Ÿ 劉炳榮訪談錄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12373&IndexCode=Cult ure_Object&Keyword=%E5%8A%89%E7%82%B3%E6%A6%AE Ÿ 黨部代表當選證書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35414&IndexCode=Cult ure_Object&Keyword=%E7%9C%B7%E6%9D%91%20%E7%99%B D%E8%89%B2%E6%81%90%E6%80%96 Ÿ EP05:外省人的白色恐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jn9coyTvk Ÿ 少年殺人了,而楊德昌卻感覺每個人都是兇手:談《牯嶺街少年 殺人事件》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film/39811 Ÿ 國中歷史教育的影視輔助教學分析—以王童《香蕉天堂》為中心 http://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95367/1/n059722 111401.pdf Ÿ 「成為臺灣人 : 遷徙、跨界與多元故鄉」國際學術研討會-外省 人遷臺及後七十年
  24.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23 - #多元文化 ! https://tsncku.com.tw/userfiles/files/20200512022748836.pdf

    6. 【娛樂】 在過去西元 1950 至 1980 年代,能夠透過收音機藉由海外電臺聽 當時的熱門音樂(如 Bill Haley & His Comets - Rock Around The Clock、 The Ventures – PIPELINE 等),以及購入原版的黑膠唱片等,這樣的音 樂娛樂消費行為其實是有一定的門檻,尤其在戒嚴時期。當時除了美 軍俱樂部及美軍電臺可以聽到搖滾樂外,臺灣的外省青年為了追求美 國搖滾樂,因而用了特權關係打開了後門,間接影響了後來的民歌時 期,以及現今臺灣流行音樂發展。 圖 11 精彩過一生「黑膠唱片」-劉素華 創作者:劉素華@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3.0 TW+ 僑愛新村,民國 46 年(西元 1957)建,由蔣宋美齡所領導的中華婦 女反共抗俄聯合會號召菲律賓華僑捐建,故名。劉素華一家入住僑愛 新村,當時眷舍格局 1 房 1 廳,有廚房無廁所,沒水沒電,但劉素華 與先生林旭昇仍將 6 個孩子養大。隨著時間過去,眷村逐漸老舊,無 法負荷人口成長。民國 79 年(西元 1990),僑愛新村推動改建,民國 85 年(西元 1996)2 月 5 日, 立法院通過國防部所提 《老舊眷村改建條例》 ,
  25.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24 - #多元文化 ! 乃於民國

    87 年(1998)11 月 23 日開工 。 民國 91 年(西元 2002)8 月 2 日 , 僑愛新村國宅社區完工交屋,劉素華與家人搬回。但是,新大樓的居 住型態有別於傳統眷村,鄰里關係日益薄弱。有鑑於此,成立於民國 82 年(西元 1993) 的僑愛社區發展協會乃以原住戶為骨幹,致力社區 總體營造,以改善社區鄰里關係、復興眷村文化,乃邀請樂齡中心講 師教導村民書寫自己的故事。劉素華的《精采過一生》記錄著全家在 僑愛新村的點點滴滴,黑白老照片拍攝於僑愛新村,劉素華在家中客 廳,角落的黑膠唱片機播出的歌曲是當時最新潮的娛樂。 本段文字 撰寫者:胡朝欽@國家文化記憶庫,CC0 【參考資料】 Ÿ EP03 與何東洪對談:戰後臺灣流行音樂的「文化本土主義」與五 度「翻土」與東洪對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5Y0fu5WLA Ÿ 4/6 耳朵借我:專訪熊一蘋談《我們的搖滾樂》 https://medium.com/%E6%88%91%E6%98%AF%E9%A6%AC%E4 %B8%96%E8%8A%B3/xiong-y-ping-7b0dda41ca00 Ÿ 熱門、搖滾到民歌——臺灣青年的音樂世界(1950’s-1970’s) https://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3D%22105NTU05625008 %22.&searchmode=basic Ÿ 《我們的搖滾樂》:外省青年的特權——滑頭他老子是誰?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1487 Ÿ 陳涵:我們如何成為我們?讀《我們的搖滾樂》 https://blow.streetvoice.com/50599/
  26.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25 - #多元文化 ! (三)

    「討論」:眷村在當代所面臨的瓶頸 眷村是戰亂時代的特殊產物,其中的生活文化固然值得懷念回味,但眷 村文化卻是難以複製或延續 。縱使今日有機會讓第三代或第四代重新再住回 去之前的老舊眷村,也無法再現重製舊有的人際關係或生活文化。(李廣均 ﹙2019﹚。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臺北市:遠流)。 眷村現今所面臨到的第一個問題就如上述李廣均教授所提及的 ,眷村無 法重製舊有的生活,再加上社會快速的進步與發展,當眷村文化沒有在國宅 大樓裡轉換成「新眷村」樣貌時,不用說整世代的青年,就連眷村三、四代 的年輕人都不一定對其文化有「感覺」。 而第二個問題則是眷村空間活化 ,目前全臺眷村活化都很容易被框在眷 村的框框裡,尤其是軍眷村類型。每當活動就會出現眷村美食、播放民歌、 穿旗袍等(參考(一)-2 眷村文化推廣),好似這些就代表眷村,而且是全臺眷 村園區同步。每當遇到特殊節慶,走進眷村著個空間裡,時間就會停留在某 個時期,而不是與時俱進的新眷村。大家都期望保存最 「純正」 的眷村文化, 卻忽略了文化會因為時代的不同、人的生活習慣不同、環境、社會結構、政 治、經濟等的不同而有所演變。 所以,如何透過空間的使用以及人的進駐,去帶動開展出新型態的眷村 樣貌,甚至藉此進一步讓青年世代找到屬於他們自己與眷村的連結,為當代 眷村的重要議題。 1. 眷村文化與當代青年的生活連結 搖滾樂,即便在不同世代,總是年輕躁動的靈魂所嚮往。 在快速變動的世界裡,與青年世代的生活連結,我想是一件具有 挑戰性的事。與其追趕的一直推陳出新的事物,應試圖從反向去思考, 到底當代青年生活與過去眷村生活上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彼此的生活 經驗有沒有共鳴;有沒有什麼巨大的反差感、讓其驚訝的事物等,這 是我在思考眷村與當代青年生活連結的想法。 「支撐臺灣搖滾樂初期發展的,是怎樣的一群人呢?答案是,一 九四九年隨國民黨撤退來臺的外省族群,當中的青少年們。」(熊一蘋
  27.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26 - #多元文化 ! ﹙2020﹚。我們的搖滾樂。臺北市:游擊文化)

    以音樂為例,每個世代都有愛聽的歌手、樂團(早期稱合唱團)、曲 風等,甚至經典歌曲會被一直傳唱下去。然而,剛好在臺灣,音樂發展 脈絡,其實也與外省青年有很大的關係,就如同從上述熊一蘋在《我 們的搖滾樂》一書中提到。 透過下圖可以看到,其實純粹討論音樂,就可以從一個點,接到 線,最後串出一串粽子般地找到很多有趣的關聯。像是美軍駐臺時, 許多美軍營區外都會有美軍俱樂部,當時美國正流行的音樂,都會在 俱樂部裡面播放,例如:The Beach Boys、Elvis Presley 等。而這些資 訊背後都會涉及到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娛樂、人際網絡等面向。 圖 12 眷村文化與當代青年的生活連結-以搖滾樂為例 筆者自行整理 回望現在。因科技的進步,當代青年聽到不同類型的音樂管道變 得更加多元且便利,透過音樂作為 「觸媒」 ,讓每個世代的人聽到不同 世代的故事,甚至引起興趣、深入了解,並從中閱聽到我們(不同世代、 族群)之間的相同與不同,進而嫁接起彼此間的細微連結(生活、情感、 工作、價值、世界觀等)。 【參考資料】 Ÿ 青年合唱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gHd8NE9WY&list=PL4AB8 DE9A235A3308 Ÿ 音樂人口述歷史-黃慶元
  28.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27 - #多元文化 ! https://www.pmdb.org.taipei/musichismain?uid=2&pid=275

    Ÿ 《四個初夏的藍天》漫話幕後:虎尾建國眷村─跨越意識形態的 土地記憶 https://www.creative-comic.tw/special_topics/145 Ÿ 不同族群的我們,有相同歸屬──陳小雅談《四個初夏的藍天》 https://www.creative-comic.tw/special_topics/146 Ÿ 漫畫:四個初夏的藍天——虎尾眷村今生 https://www.creative-comic.tw/book/75/content Ÿ 臺語是照亮島嶼的天光──滅火器(主唱楊大正出生於外省家庭) https://www.cna.com.tw/culture/article/20180303w001 Ÿ 你聽的是音樂,他聽到的卻是臺灣歷史與文化脈絡─專訪「造音 翻土」策展人羅悅全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6371
  29.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28 - #多元文化 ! 2.

    眷村空間修復與活化 眷村空間保存下來是為了觀光?還是為了更符合地方生活需要? 現今眷村空間保存修復以及活化(參考(一)-3 相關眷村園區連結), 常會面臨到因為是眷村文化/文創園區,以至於活動都要扣合眷村元素 (參考(一)-2 眷村文化推廣),最終全臺眷村都長得很像。 像是文創眷村、藝術眷村等,我認為文創與藝術本質沒有不好, 而是有時會不會為了呈現「眷味」而截取那些顯而易見的「符號」 ,以 至於容易流於表面形式,導致同質性過高? 故在此想討論,眷村空間保存下來後,到底要如何活化,而所謂 的眷村文化、眷村精神到底是什麼?是那些符號嗎?還是其實是看不見 得東西,而這樣些眷村元素又該如何傳承下去呢? 圖 13 眷村空間修復與活化議題思考 筆者自行整理 【參考資料】 Ÿ 全臺「六大眷村」懶人包!陸、海、空特色眷村,文創與網美共創歷 史新風情 https://udn.com/news/story/120665/5414411?fbclid=IwAR1IeuaPZye GPHl5XAL3Os4PyCzZw62nngzJA5J_5kgC6821Zllgv18xfX4 Ÿ 高雄眷村活化 學者建議與地方共同開發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5140119 Ÿ 全國最古老眷村篤行十村 變身文創旅店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00170
  30.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29 - #多元文化 ! Ÿ

    30 處眷村如何活化? 公民論壇建議設立專責機構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02431 Ÿ 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與發展政策論壇 https://ccf.moc.gov.tw/index/zh-tw/plan/16160 Ÿ 八德中正堂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13606&IndexCode=Cult ure_Place&Keyword=%E7%9C%B7%E6%9D%91%EF%BC%9B%E 5%B1%95%E8%A6%BD&p=3 Ÿ 獨一無二的溫泉眷村:北投中心新村(上) https://aa39998.wixsite.com/letsnewsmedia/0229 Ÿ 獨一無二的溫泉眷村:北投中心新村(下) https://aa39998.wixsite.com/letsnewsmedia/0301 Ÿ 109 年度「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空軍三重一村」樂活創意家駐村 計畫 https://www.culture.ntpc.gov.tw/military_village/xmdoc/cont?xsmsid= 0J214557537454082193
  31.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30 - #多元文化 ! u

    延伸思考 眷村是一個龐大有複雜且多層次的有機體 ,故除了以下的延伸思考 外,其實參考時間軸架構圖可以在推敲出許多有趣的連結關係。 表 1 延伸思考議題 Q1. 何謂眷村文化、眷村的本質是什麼? Q2. 大部分談論眷村都從西元 1949 年談起,那 1945 年呢? Q3. 眷村有哪些既定印象? Q4. 在族群議題中,「身分正確」時常會被放大。但,身分(血統)正 確與族群文化保存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Q5. 眷村內的族群多元,那麼所謂的眷村菜又是什麼呢?是水餃、麵食 跟大餅嗎? Q6. 眷村竹籬笆「外」的本省人是如何看待眷村人? 眷村與地方的連 結又是如何? Q7. 不同時代下眷村人與本省人的共同娛樂? Q8. 原眷村居民皆遷至國宅大樓,「眷村文化」是否能從平面的聚落 空間移至垂直的大樓呢? Q9. 眷村文化資產該如何修復及再利用? Q10. 全臺眷村園區、館舍同質性越來越高,該如何區分出彼此的特色? 又或是各地眷村的受眾是誰? Q11. 當眷村拆遷後,與當代青年的連結產生斷裂,該如何弭平與青年 的文化斷層,並找到與青年世代的共鳴? Q12. 當代的眷村會是什麼樣子? N 年後的眷村呢? 符號化? Q13. 「戒嚴」是否也影響眷村人的生活? Q14. 眷村二、三代在國族認同上是否有轉變? Q15. 「眷村文化」和「外省文化」兩者的內涵一樣嗎?
  32.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31 - #多元文化 ! 四、

    參考資料 (一) 圖片/影片來源 表 2 圖片/資料來源表 名稱 資料來源 居敬新村竹籬笆 CC BY-NC 3.0 TW+ / 創作者:胡萬鵬/國家文化記憶庫 「饅頭起鍋了!眷村 生活回味展 CC BY-NC 3.0 TW+ / 創作者: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國家文化記 憶庫 眷村媽媽內外兼修 CC BY-NC 3.0 TW+/ 創作者:周盧登雲/國家文化記憶庫 大陳新村 CC BY-NC 3.0 TW+ / 創作者:更生日報/國家文化記憶庫 開齋節-龍岡清真寺 CC BY-NC 3.0 TW+ / 創作者:李福英/國家文化記憶庫 臺東慈恩三村 CC BY-NC 3.0 TW+ / 撰寫者:高逸豪/國家文化記憶庫 海軍明德訓練班 CC BY-NC 3.0 TW+ / 創作者:林順富/國家文化記憶庫 精彩過一生「黑膠唱 片」-劉素華 CC BY-NC 3.0 TW+ / 創作者:劉素華/國家文化記憶庫 (二) 延伸閱讀 1. 熊一蘋著(2020),《我們的搖滾樂》。臺北:游擊文化。 2. 陳小雅漫畫(2020),《四個初夏的藍天-虎尾眷村今生》。文策院:CCC 創作集。 3. 陳小雅漫畫(2020),《我想守護的你:虎尾眷村的抗戰回憶》。雲林縣政 府。 4. 黃秀端編(2020),《眷村裡的女人》。臺北:五南。 5. 李廣均著(2019),《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臺北:遠流。 6. 周秀慧(2018),《旗津的大陳新村-歷史變遷與認同》。高雄:高市史博 館、巨流。 7. 董俊仁著(2016),《跨越竹籬笆-臺灣眷村文化保存實踐與政策研究》論 文。臺北藝術大學。 8. 曾明財著(2016),《臺灣人在眷村-我的爸爸是老芋仔》。臺北:允晨文 化。 9. Liglav A-wu 著(2015),《祖靈遺忘的孩子》。臺北:前衛。 10. 張翰壁主編(2011),《扶桑花與家園想像》。臺北:群學。 11. 陳小雅漫畫(2011),《風中的黑籽菜》。新北:旺文文創。 12. 李廣均主編(2010),《離與苦,戰爭的延續》。臺北:群學。
  33.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32 - #多元文化 ! 13.

    朱天心著(1992),《想我眷村的兄弟們》。臺北:麥田出版。 14. 楊德昌導(199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5. 王 童導(1989),《香蕉天堂》 16. 侯孝賢導(1985),《童年往事》 17. 朱天文著(1982),《小畢的故事》 18. ETtoday : 1949 漂 泊 到 臺 灣 - 大 時 代 的 最 後 生 還 者 : https://events.ettoday.net/depth-report/veteran/ (三) 實地參訪場域 表 3 實地參訪場域表 場域名稱 場域資訊 全臺眷村園區、館舍 地址請參閱 https://mkvrc2020.com/%e5%85%a8%e5%8f%b0%e7%9c%b7%e6 %9d%91%e5%9c%92%e5%8d%80/
  34. 國家文化記憶 – 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 33 - #多元文化 ! 國家文化記憶庫-跨領域教學課程設計議題包系列

    《眷村文化與當代生活》 著 作 人 | 張浩鉅 發 行 人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出 版 年 月 | 中華民國 110 年 7 月初版 除另有標示及註記者外,本議題包之內容採 CC BY-NC 3.0 TW+ (CC 授權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臺灣及其後版本)授權釋出。 ※ 本 書 同 時 登 載 於 文 化 部 國 家 文 化 記 憶 庫 網 站 ※ 國 家 文 化 記 憶 庫 入 口 網 站 | https://memory.culture.tw/ 國家文化記憶庫 FB 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CulturalMemory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