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grade to Pro — share decks privately, control downloads, hide ads and more …

從猴硐礦工生命記憶談地底黑暗世界

 從猴硐礦工生命記憶談地底黑暗世界

More Decks by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專案推動中心

Other Decks in Education

Transcript

  1. 1
    從猴硐礦工生命記憶談地底黑暗世界

    View Slide

  2. 國家文化記憶庫議題包
    2
    關於臺灣這片土地的一切,國家文化記憶庫希望透過公眾共筆、開放的數位文化資源,以共
    享、傳承與學習的了解,邀請大眾一起關注當代社會議題,透過社會不分你我,一起參與、互
    動,達到多元族群對話、多元文化與其價值共存的願景,讓每個人深刻體認自身文化的重要性,
    朝向知識共享、共創的數位博物館前進,讓臺灣成為在教育文化平權上的典範。
    國家文化記憶庫呼應108課綱提出的19項重點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聚焦於多元文
    化、環境海洋、人權教育之議題主軸,進而規劃「國家文化記憶庫議題包」,從真實社會的問
    題出發,培育下一代以數位工具為媒介,進行當代議題探究與反思,導引產出多元觀點數位敘
    事的精彩學習成效!

    View Slide

  3. 從猴硐礦工生命記憶談地底黑暗世界
    曾經臺灣的煤炭支撐著國防、經濟、民生物資,產量一度能夠出口他國,令
    人驕傲薄層煤炭技術,曾有他國前來臺灣取經交流,黑金的煤炭皆出自於最
    底層的礦工之手,然而礦工在坑內的工作場景、坑外的生活、關礦後的經歷
    卻鮮少人知,透過本次議題討論,以曾經煤炭最大產地的猴硐礦工生命經歷
    來思考礦工之於國家發展、勞動人權的意義。
    礦工生命歲月 礦災與關礦 礦工文化與人權爭取
    誰是礦工 三大礦災與轉變
    關礦後的礦工生活
    地底世界的工作
    末代老礦的心聲
    坑外生活的歲月
    猴硐末代礦工的行動
    礦場作業分工
    3

    View Slide

  4. 礦工生命歲月
    4
    誰是礦工
    對礦工有什麼印象?高度勞力且危險的工作,工作完後全身
    因煤炭而黑,危險而勞力的礦工工作誰願意去做?
    雖臺灣礦場大部分分布於臺灣北部、東北部地區,但過去
    的礦工組成包含漢人、原住民、客家人以及外省人,許多
    中部、東部的勞工都曾來到礦場尋找工作,礦工的工作更
    不僅限於男性,民國53年以前也包含女性礦工入坑工作。
    圖 礦工黑色笑容與潔白牙齒,撰寫者:
    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猴硐女礦工,提供者:周朝南
    圖 海山煤礦原住民礦工的微笑,撰寫者:
    鄭宜佩@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課外閱讀《「炭坑賺、炭坑吃,沒挖土炭做乞丐」-女礦工李佳代說著自己
    入坑的原因。》

    View Slide

  5. 礦工生命歲月
    5
    礦場作業分工
    「礦工」泛指礦場工作的工人,你知道礦工在坑內都做些
    什麼工作嗎?你知道煤炭是如何被挖出來的嗎?煤炭出坑後
    如何被整理成使用的煤炭?
    其實礦場是非常複雜,並非僅有坑內礦工將煤炭挖出,礦
    場作業可分為職員與勞工,監督單位大多為職員,勞力工
    作在坑內有相互合作的分工體系,如採煤工、推車工等,
    坑外則有一系列的礦業設施,包含整煤場、機電場、木工
    場、工寮等設施,以下將以猴硐地區做為案例討論。
    圖 瑞三鑛業機電倉庫,撰寫者:王新衡
    @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瑞三整煤場及汙水處理廠照,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
    CC BY-NC
    圖 選洗煤場外煤炭測量照,撰寫者:王新
    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View Slide

  6. 礦工生命歲月
    6
    地底世界的工作
    礦工的一天
    礦工的一天從一早六、七點先來到坑口前的事務所
    找監工報到索取工作牌,更衣室更換衣服完畢後,
    拿著礦工工作牌向充電室領取礦工燈以及電池,配
    備齊全通過檢身室的檢身人員確認身上無違禁品,
    如菸酒物品,如若攜帶菸酒則會放置坑口不讓帶入。
    礦工在坑口等待乘坐時間車準備入坑工作,大約下
    午兩、三點後陸陸續續礦工出坑,出坑的礦工歸還
    礦工燈、電池,取回工作牌,整理、保養維護身上
    的工具,便拿著肥皂、衣物前往礦工浴室清洗,換
    上乾淨的衣服後回家。
    充電室的女工也會在礦工陸續出坑後,如若發現有
    工作牌尚未取回,便會連絡監工入坑了解是否坑內
    有狀況,導致礦工尚未出坑,透過歸還電池一事成
    為了對礦工安全的雙重確認。
    圖 礦工燈的光景,撰寫者:王新衡@國家
    文化記憶庫,CCBY-NC
    ☆課外閱讀《黑暗的世界》-寄命、火牌仔
    「土地公伯,我把我的生命寄在你這。」
    「一塊塊火牌仔,代表礦工入坑的生命」
    圖 瑞三鑛業本礦充電室,撰寫者:王新
    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瑞三鑛業礦工浴池,撰寫者:王新
    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檢身室最常搜出的違禁品,撰寫者:
    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View Slide

  7. 礦工生命歲月
    7
    地底世界的工作
    坑內的世界
    坑內勞工包含安全領班(領班)、掘進工、採煤工、
    推車工、改修工、押車工、捲方、鐵路軌道夫、道
    中夫、顧風車以及排水工,社會大眾大多對礦工的
    印象屬於「採煤工」,負責將煤礦挖出,但實際上
    坑內必須透過上述工作者相互合作,才能將煤炭從
    煤層挖出、裝車、推車、拉出坑口,坑內也需要共
    同維持與開發。
    坑內每下降一百公尺,溫度隨之提升三度,坑內長
    年維持在40度左右,悶熱、潮濕並且黑暗,坑內礦
    工入坑後便不知四季與外面天氣,臺灣也因為煤層
    薄而需要大量安全支柱支撐煤層,導致坑內工作危
    險與不舒適。其中掘進工負責開發坑道,大多矽肺
    病患者為掘進工。
    圖 瑞三復興坑推車工撥煤,撰寫者:
    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復採掘進面工
    程,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
    庫,CC BY-NC
    圖 煤面蹲式挖煤 ,撰寫者:王新衡
    @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復興坑側躺採煤,撰寫者:王新
    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View Slide

  8. 礦工生命歲月
    8
    地底世界的工作
    坑外的合作
    坑口勞工包含拼車工、油差夫、烘砂人員、風呂夫、軌道工、機電工、
    搬運工、爆炸工人、整票員、檢身員、選洗煤工、充電工等。
    「拼車工」(臺語)為捨石場工人,負責將坑內運出的廢石,推往捨棄廢
    石的地方堆置、清倒,「拼車工」大多為女性所擔任,民國53年女性
    禁止入坑工作後,女礦工為了生存轉為做拼車工,工作十分勞力須忍
    受風吹日曬雨淋,辛苦與危險程度不亞於坑內勞力工作,卻沒有坑內
    的薪資。
    圖 廢石礦車與推車工,撰寫者:王新衡@
    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臺和煤礦捨石山軌道,撰寫者:洪碧苓
    @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瑞三捨石場翻車斗,撰寫者:王新衡
    @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View Slide

  9. 礦工生命歲月
    坑外生活的歲月
    社會大眾大多對礦工的印象除了危險,出了坑後的礦工就是愛喝酒、
    愛賭博、愛花錢,其實大多的礦工都是家境生活貧困才會擔任礦工,
    早年礦工薪資並沒有很高,直至60年代能源危機才使得礦工薪資升高。
    「飲乎死,卡贏死未飲,若無飲,就袂同心。」
    「喝的醉醉醉,拼的茫茫茫」
    從上述猴硐地區的礦工俗語中,除了可看出礦工愛喝酒外,更可看出
    喝酒其實是一種礦工的價值觀,基於對生命的不確定性,透過喝酒緩
    解對入坑的焦慮,更成為礦工之間在坑內合作信任的建立與託付。
    除了喝酒外,根據礦場規模的不同,每一個礦場給予礦工的福利也有
    所不同,猴硐地區的瑞三礦業因生產規模較大,給予礦工的福利也較
    高,過去猴硐地區的礦工便曾在工作後,在公司的支持與出資下,學
    習過國際標準舞作為工作之外的娛樂。
    圖 瑞三鑛業礦工尾牙敬酒,撰寫者,王新
    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瑞平礦工服務站舞蹈技藝講習班第一期
    結訓典禮歡慶照,撰寫者:王新衡@國家
    文化記憶庫,CCBY-NC
    ☆課外閱讀《黑暗的世界》-跳舞吧!礦工!/酒杯敲響的那一聲
    「民國70年代後的猴硐礦工曾經下班後大家一起學跳舞!」
    「同事們!乾杯吧!只為今晚的歡宴、忘卻昨日的煩惱!」
    9

    View Slide

  10. 礦災與關礦
    三大礦災與轉變
    「入坑挖土炭,生命剩一半」,此句話是礦工俗語,
    說明著入坑挖煤炭是一份賭命的工作,大部分的礦場
    都發生過大大小小的礦災,小至工人壓傷、大至發生
    礦災。
    礦場內會建立救護隊,大多選擇身體素質與反應較好
    的職員、工人擔任救護隊員,發生礦災時,礦場便會
    派出救護隊相互支援,也因礦坑狀況特殊,只有礦工
    有入坑經驗,因此礦災發生時大多為礦工擔任入坑進
    行搜救。
    民國72年臺灣發生了三大礦災-「海山煤礦、煤山煤
    礦、海山一坑」,一年內三大礦災便奪走了270條人
    命,礦災促使煤業政策轉向,導致了全臺煤礦場收礦、
    礦工輔導轉業,臺灣煤礦業正式步入歷史。
    ☆課外閱讀《黑暗的世界》-礦工的命
    「只有礦工,能救出礦工。」這是全臺灣礦工對生命認知的共識。
    圖 瑞三鑛業救護隊成立典禮,撰寫
    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圖 礦務局救護隊訓練,撰寫者:王新衡@
    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海山一坑煤礦 礦災災變,撰寫者:
    鄭宜佩@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海山煤礦佇足觀看公佈欄的礦工,撰
    寫者:鄭宜佩@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
    10

    View Slide

  11. 礦災與關礦
    關礦後的礦工生活
    離開礦場後的礦工又去哪了?
    礦工離開礦場後,大多再次投入勞力市場繼續擔任工
    人,許多礦工也因此離開故鄉前往需要勞力建設的大
    城市,大部分工地都很樂意聘僱礦工出生的工人,因
    礦工長期在地底的勞力與極差的環境工作,使得礦工
    力氣大、耐力好、脾氣好,對於大多的礦工而言,離
    開礦場後的勞力工作都沒有坑內辛苦,僅有風吹日曬
    雨淋是過往坑內不會承受,許多礦工離開礦場後較難
    適應的是不耐曬的體質。
    猴硐地區的礦場於民國79年關礦,礦工離開礦場後,
    曾投入建設捷運工程、房屋興建工程、登山步道工程
    等工作,也是因為離開礦場才發現當時的礦工薪資其
    實已經沒有外界的工資高。
    圖 吳美霞,撰寫者:李依倪@國家
    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林正福,撰寫者:李依倪@國家文化
    記憶庫,CC BY-NC
    圖 吳東漢,撰寫者:李依倪@國家
    文化記憶庫,CCBY-NC
    圖 瑞三鑛業公司 復興礦坑口,撰寫者:鄭
    宜佩@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11

    View Slide

  12. 礦工文化與人權爭取
    猴硐末代礦工的行動
    今日臺灣對於煤礦的研究大多從「礦業」面向進行研
    究,較少有從勞動者「礦工」的角度出發,過去曾為
    臺灣煤炭最大生產地的猴硐,在瑞三鑛業公司封礦後,
    地方仍留下礦場遺跡,居住居民也仍然以礦工為主。
    民國108年,猴硐地方礦工有鑑於隨著關礦,社會逐
    漸淡忘曾經用生命換能源的礦工,幾位猴硐地區的老
    礦工使用老人年金租下過去本鑛事務所、充電室等地
    方,整理後成立了「猴硐礦工文史館」,成為全臺第
    一個也是唯一「礦工」談「礦工文化保存」的館舍,
    館舍內展示大量過去坑內實際運用的工具與過去礦場
    工作照片,透過白話且生動的礦工導覽,希望能將礦
    工的故事繼續傳承下去。
    圖 猴硐礦工文史館,提供者:李依倪 圖 猴硐礦工文史館,提供者:李依倪
    圖 猴硐礦工文史館,提供者:李依倪 圖 猴硐礦工文史館,提供者:李依倪
    12

    View Slide

  13. 礦工文化與人權爭取
    末代老礦的心聲
    這是百年來第一次礦工上街頭,也是最後一次。
    民國110年5月1日,兩臺遊覽車駛入凱達格蘭大道,
    「新北市礦業人員協會」以及「苗栗縣礦業聯誼協會」
    高舉著抗爭牌子,來自基隆、瑞芳、平溪、苗栗等地
    的年齡70、80歲最高90多歲的末代老礦工們聚集,
    喊出心聲最深層也最簡單的希望-「照顧我們好嗎?」
    民國60年至民國74年礦工職災累積超過65萬件,末
    代礦工提出農民、漁民皆有各自津貼,礦工工作不僅
    時常受傷,更是帶有嚴重的職業病,曾經國家的國防、
    民生、經濟都仰賴煤炭帶來的能源,為何只有礦工退
    休後沒有享有如農漁民的津貼,末代礦工希望國家能
    予以專法,比照農漁民的退休津貼,讓末代礦工們能
    安享晚年。
    圖 末代礦工上街遊行,提供者:周朝南
    ☆課外閱讀《黑暗的世界》-百年來的礦工上街
    圖 末代礦工上街遊行,提供者:周朝南
    圖 末代礦工上街遊行,提供者:周朝南
    13

    View Slide

  14. 延伸討論問題
    14
    1. 專法適用於多數人以及未來仍使用的族群,但礦工已經成為即將消失的行業,礦工
    爭取晚年比照「農漁民」的津貼專法,您的看法如何?
    2. 臺灣雖為海島國家,卻也曾經能源自足並且達到煤炭足以出口大陸、韓國等地方,
    若非政策因素導致煤炭關礦,仍有許多礦場評估可再生產百年,如若有機會,您是
    否支持煤炭重新挖掘與生產用於提升能源自足率?
    3. 1990年代全臺煤礦皆已關礦,末代礦工平均年齡已高達八十歲,隨著新世代與礦工
    文化出現斷層,您認為礦工文化可以如何保存與進行?
    4. 如何讓礦工相關的地域空間、文化資源等與其他科技、藝術等類型作跨界、跨領域
    的結合,促使礦工文化以新的轉譯風貌永續傳承?

    View Slide

  15. 參考資料
    題名 資料來源
    礦工黑色笑容與潔白牙齒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6E4eYr
    海山煤礦原住民礦工的微笑 撰寫者:鄭宜佩@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MbmGV4
    瑞三鑛業機電倉庫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Y95R7L
    選洗煤場外煤炭測量照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bkba6l
    瑞三整煤場及汙水處理廠照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rQb48Z
    礦工燈的光景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zMG4Yy
    檢身室最常搜出的違禁品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https://reurl.cc/Zrdq9M
    瑞三鑛業本礦充電室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zMG4Yy
    瑞三鑛業礦工浴池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rQb49y
    圖片/影片來源
    15

    View Slide

  16. 參考資料
    題名 資料來源
    復興坑側躺採煤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5GLZXy
    瑞三復興坑推車工撥煤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OpaLR9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復採掘
    進面工程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bkbadr
    煤面蹲式挖煤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https://reurl.cc/qOb4o0
    臺和煤礦捨石山軌道 撰寫者:洪碧苓@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Zrdqol
    瑞三捨石場翻車斗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mGb4bl
    廢石礦車與推車工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 https://reurl.cc/MbmLxv
    瑞三鑛業礦工尾牙敬酒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jk4Ynp
    瑞平礦工服務站舞蹈技藝講
    習班第一期結訓典禮歡慶照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6E4YoO
    圖片/影片來源
    16

    View Slide

  17. 參考資料
    題名 資料來源
    瑞三鑛業救護隊成立典禮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AKWYnd
    礦務局救護隊訓練 撰寫者:王新衡@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X4ryDa
    海山一坑煤礦 礦災災變 撰寫者:鄭宜佩@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44DngV
    海山煤礦佇足觀看公佈欄的
    礦工
    撰寫者:鄭宜佩@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dXbA0q
    吳美霞 撰寫者:李依倪@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GoqOmp
    林正福 撰寫者:李依倪@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Y95pOL
    吳東漢 撰寫者:李依倪@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VjZlEQ
    瑞三鑛業公司 復興礦坑口 撰寫者:鄭宜佩@國家文化記憶庫,CCBYNC,https://reurl.cc/yQbGeq
    圖片/影片來源
    17

    View Slide

  18. 參考資料
    實體參觀場域
    場域名稱 場域資訊
    猴硐礦工文史館 新北市瑞芳區柴寮路55號
    菁桐礦業生活館 新北市平溪區菁桐街113-117號
    參考書籍
    場域名稱 出版資訊
    《黑暗的世界: 猴硐礦工
    回憶錄= Way back to
    memoirs of Houtong
    coal miners 》
    周朝南, 李依倪著(2021) ,新北市:周朝南出版
    9789574393435 (平裝)
    18

    View Slide

  19. 國家文化記憶庫議題包
    《從猴硐礦工生命記憶談地底黑暗世界》
    著 作 人 | 李依倪
    指 導 單 位 | 文化部
    主 辦 單 位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執 行 單 位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發 行 人 | 國家文化記憶庫
    出 版 年 月 | 中華民國 111 年 5月初版
    授 權 資 訊 | 除另有標示及註記者外,本議題包之內容採 CC BY-NC 3.0
    TW+ (CC授權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臺灣及其後版本)授
    權釋出。
    ※ 本 文 同 時 登 載 於 國 家 文 化 記 憶 庫 網 站 ※
    19

    View Slide

  20. 20

    View Sl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