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grade to Pro — share decks privately, control downloads, hide ads and more …

CNS Image Diagnosis

Avatar for neurosurgeon neurosurgeon
December 27, 2011

CNS Image Diagnosis

By Prof. Li Qi

Avatar for neurosurgeon

neurosurgeon

December 27, 2011
Tweet

More Decks by neurosurgeon

Other Decks in Education

Transcript

  1. 颅脑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 鼻额点  眉间  眉弓  额结节 

    冠矢点  顶结节  颅顶  枕外隆凸  顶枕点  上项线  额骨颧突  颧弓  乳突  外耳道上三角  翼点 第一节 表面解剖
  2. 颅前窝的硬脑膜  硬脑膜衬贴于颅骨内面而兼 具颅骨骨膜和脑膜的作用。 通常在颅底裂孔附近附着牢 固,而沿静脉窦沟和其他部 分则不很紧密。蛛网膜紧贴 硬膜,硬膜下腔是一个很狭 窄的间隙,含有少量液体。 

    颅前窝的硬脑膜在鸡冠、筛 板及视神经管处的附着特别 紧密,而在筛板与交叉前沟 之间的部分以及蝶骨小翼后 缘次之,其余部的附着较疏 松,它与颅骨之间存在着潜 在性间隙,故额窦外伤常出 现硬膜外血肿,急性额窦炎 也常并发硬膜外脓肿。 颅前窝硬脑膜的血管: 筛前动脉 筛后动脉 眼动脉 颅前窝硬脑膜的神经 筛前神经 鼻睫神经 眼神经
  3. 大脑前动脉  大脑前动脉远侧段: 发出皮质支  眶后动脉:  额极动脉:  额前动脉:

     额中动脉:  额后动脉:  旁中央动脉:  顶上动脉:  顶下(内)动脉  胼周后动脉  大脑前动脉近侧段: 主要发出 中央支  返动脉  前穿动脉  下丘脑支 颅前窝的血管
  4. 第四节 颅中窝  颅中窝的构成  颅中窝由蝶骨体 的上面和侧面、 蝶骨大翼的大脑 面、颞骨岩部前 面及颞骨鳞部构

    成。  两侧深窝的前界 为蝶骨小翼后缘, 后界为颞骨岩部 上缘,底为蝶骨 大翼、颞骨岩部 前面及颞骨鳞部。 颅中窝的骨性结构: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棘孔、破裂孔、蝶导静脉孔、三叉 神经压迹、弓状隆起、岩大神经管裂孔、岩 大小神经沟及脑膜中动脉沟
  5. 颅中窝的血管  大脑中动脉  皮质支  眶额动脉  中央前沟动脉 

    中央沟动脉  中央后沟动脉  顶后动脉  角回动脉  颞后动脉  颞中动脉  颞前动脉  颞极动脉  中央支  内侧穿动脉  外侧穿动脉  大脑后动脉  皮质支  颞下前动脉  颞下中动脉  颞下后动脉  距状沟动脉  顶枕动脉  交通后段的中央支  大脑脚支  丘脑枕上丘臂支  丘脑膝状体支  脉络丛后内侧动脉  脉络丛后外侧动脉
  6. 第五节 垂体区  境界:  前界:前床突外侧缘和交叉前沟的前缘;  后界:后床突与鞍背;  两侧界:颈动脉沟。

     重要结构:垂体;蝶鞍;视神经、视交 叉和视束;海绵窦及其内容物;蝶鞍上 血管;
  7. 蝶鞍上动脉 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 眼动脉  视交叉内侧动脉  大脑动脉环 

    颈内动脉终末段  后交通动脉  大脑后动脉近侧段  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  前交通动脉
  8. 第六节 颅 后 窝 颅后窝的特点:  第一,颅腔内被硬脑膜分隔出的另一个腔,窝底由蝶 骨,颞骨和枕骨构成,顶为小脑幕;  第二,颅后窝向下经枕骨大孔与椎管相通,向上经小

    脑幕切迹与颅腔的其他部分相通,这些交通口是危险 点,因为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可使其内容物向下经枕骨 大孔,向上经小脑暮切迹形成脑疝;相反,幕上间隙 的病灶可使幕上内容物经小脑幕切迹疝入颅后窝;  第三,颅后窝内含有小脑、脑干、后六对脑神经的全 都行程和第Ⅲ至第Ⅵ对脑神经的部分行程,因此,颅 后窝疾患可以产生脑干和小脑受累症状以及后十对脑 神经中任何一对的功能障碍。
  9. 一、颅后窝的构成和骨性结构 构成  前界:鞍背和后床突;  前外侧界:颞骨岩部上 缘(岩嵴);  后外侧界:横窦沟; 主要结构

    前壁:为斜坡 前外侧壁:内耳道。 后外侧部:枕骨大孔、舌下 神经管、颈静脉孔、乙状窦 沟、岩下窦沟
  10. 二、颅后窝的硬脑膜 硬膜间隔  小脑幕  水平的隔,伸入大 脑横裂内;  后外侧缘附着于横 窦沟,前外侧缘附

    着于岩嵴,上面中 线处有大脑镰附着;  前内侧缘游离,呈 “U”形附着于后床 突,与鞍背之间围 成的孔称幕切迹, 通过中脑;  幕切迹缘与中脑之 间的空隙称小脑幕 间隙,内有脑池环 绕 。  小脑镰
  11. 硬脑膜静脉窦  缘窦  枕窦  直窦窦汇  横窦 

    乙状窦  岩上窦  岩下窦  小脑幕窦
  12. 颅后窝的动脉  椎动脉颅内段发 出以下分支:  脑膜支  脊髓前动脉  脊髓后动脉

     延髓动脉  小脑下后动脉  小脑下后动脉  分段:呈“S”形,可分为六段:  脑池段  延髓段  扁桃体段  髓帆段  转折支段  分歧段  袢曲:数目通常为三个  第1,2段之间形成第一弯 曲,又称外侧袢  扁桃体段为第二弯曲,又称 尾袢;  转折段为第三弯曲,又称头 袢; •小脑下后动脉的分支分为三群: 延髓支:可分为腹、背两组。 脉络丛支 小脑支 基底动脉 两侧椎动脉汇合而成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长旋动脉 短旋动脉 正中动脉 小脑上动脉 内侧支 外侧支 大脑后动脉
  13.  小脑下后动脉与第 Ⅸ、X、Ⅺ对脑神 经的位置关系可分 为三型 :  背侧型,即动脉的 前段和外侧段位于 神经根的背侧;

     腹侧型,即动脉位 于神经根的腹侧;  穿神经根型,即尾 袢穿行于第Ⅸ、X、 Ⅺ脑神经根之间。
  14.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四脑外伤 1 .脑挫裂伤 2 .颅内出血 脑内血肿:CT为高密度灶。 硬膜外血肿:CT示颅板内梭形高密度灶,常合并骨折。 硬膜下血肿:CT示颅板内新月状高密度灶,占位明显。

    亚急性期呈等密度,慢性期呈低密度。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 3 .开放性脑损伤:常合并颅骨粉碎骨折、脑内碎骨片或异物存 留,并发气颅、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